2)169、会说话的鼓_总管原名格蕾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园几英里之外,也能快速掌握格雷厄姆的动向。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当天下午,格蕾丝就从皇家学会赶了回来。

  她这几天虽然有做实验的成分在,但也不是没有其他事要忙。

  这几天,格蕾丝一直在伦敦和伊登庄园之间来回奔波。

  她有时去证券交易所,有时去银行,有时去苏格兰场,有时又去皇家学会。

  即使真的有人跟踪她,恐怕也很难猜出她的真实目的。

  格蕾丝带回来了一份文献,这份文献的撰写人是一名军人。

  这名军人名叫威廉·艾伦,是一位支持废除奴隶制的海军上校。

  这位上校曾组织探险队,前往非洲探查奴隶贩卖的黑暗生意。

  由于他所组织的废奴运动实质上是在帮助黑人,因此他在非洲交到了不少黑人朋友。

  艾伦上校在莫尔斯的电报问世之后,就撰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讨论非洲手鼓和电报的共通之处。

  这件事的起因,是艾伦少校带着队伍在尼日尔河探险的时候,一位黑人向导突然在艾伦上校和他说话的时候分了心。

  艾伦上校当时有些不高兴,于是就谴责了这位不负责任的向导。

  但是那名向导却向他解释说,他的儿子在和他说话。

  “我的儿子让我到甲板上去。”

  当时他是这样和艾伦上校讲的。

  艾伦上校原本对这种“灵异事件”将信将疑,但是在非洲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逐渐发现,这里的人真的可以通过鼓声交流。

  当有紧急的事发生的时候,部落与部落之间通过

  一个个鼓手传递消息,两百多英里的距离,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把消息成功传递出去。

  这简直是比火车还要快的速度。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弊端,那就是每四五英里,就要有一个鼓手,而且中间传递鼓点的时候,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消息的内容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而这些鼓点所代表的意思,和摩尔斯电码的编码方式有些相似。

  艾伦上校的这篇文章,引起了皇家学会许多语言学家的注意。

  其中就包括上次和格蕾丝交谈过的资深学者沃克先生。沃克先生根据克勒语,帮助格蕾丝翻译了那些鼓点。

  在他翻译的过程中,格蕾丝发现,非洲人的鼓语要比莫尔斯电码复杂得多。

  大概是因为只能通过节奏和声调传递消息,很多词汇都被拉长成了特定节奏的句子。

  沃克先生告诉格蕾丝,如果仅仅按照声调来表达,同一个声调可能有很多意思,其中“父亲”和“月亮”就是同一个声调。

  因此非洲土著人会在每个词汇后加特定的修饰词,让听到鼓点的人能够猜测出他们表达的意思。

  比如格蕾丝出门的时候,那些土著人的鼓点表示的意思就是:

  “平原上高高的恢宏的宫殿,那个穿着黑衣服的瘦瘦的男人,乘坐着四个轮子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