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儿女大婚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省得欺心。

  再来老太君对待下人,懂得同甘共苦,有赏有罚。这方面与朱元璋等枭雄御下的手段其实一模一样,都能把手下良莠不齐的各种人拧成一股绳,改造成名留青史的功臣义士,恩威并举,如此家业又何愁不中兴起来呢?

  此外老太君对金银田产看得很淡,徐达送回来的奇珍异宝,全部收藏起来,既不拿出去趁机购置无主良田,也不跟着功臣之家拿去放账,最大的爱好是堆积粮食。

  这无疑符合一句良言“堆金不如积谷”,粮食才是乱世的硬通货,凭此养活全族老少可谓是富富有余。

  徐达就受嫂子的影响很深,功成名就后也不愿大肆买田地,也不去大肆捞钱享受奢华,也因此虽也受到朱元璋的猜忌,但徐家人没有触怒于帝王,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徐灏对祖母早年的事迹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不能被赐封“老太君”么。

  在千寿堂吃过午饭,收到长子落水险些丧命的禀报,他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对老太君和萧氏笑道:“烨儿很快就要进京了,回来后就拜堂成亲吧。”

  全家人大喜,萧氏当即和沐凝雪吩咐把涟漪小叶子的所有家具全部搬到了新园,徐青莲也押着嫁妆亲往园中料理新房。

  因徐灏生平最酷爱翠竹,孩子们也喜欢,故此投其所好,园子里移植了近千竿湘竹,围着两栋静雅非凡的竹阁,一侧还有冬天住的砖瓦院落。

  在家里陆续选好了款待来宾的地方,外头的事有徐海徐湖负责,内宅四品以上的夫人一座楼,五品以下的命妇一座楼,亲戚们也都考虑到了,这方面徐灏反倒是无事一身轻,什么也不用操心。

  陪着徐庆堂到新园走走,此时残雪未消,树竹亭台别具一种风景,处处张灯结彩,父子俩眼看着徐烨即将成家立业,都不禁为之感慨万千。

  第二日,徐烨和杨稷回京,先进宫见了皇后张氏和太子朱瞻基,领了赏赐,然后回家。

  当晚徐青莲给女儿涟漪暖妆,张辅看着早就不中留的闺女,什么心情也不消多说了。

  次日一早,叶嫂子给女儿开脸,两位新人穿上凤冠霞帔,拜辞祖宗,拜谢父母亲人,彼此抱头大哭。

  徐烨用了国公府全副仪仗执事,浩浩荡荡前来接亲,亲戚们纷纷送来上轿礼,公主都是送的十六样水礼,二十四色表礼;其他家的太太大多是八色水礼,十色表礼。

  徐家带去了白银五千两,赏张家的家人、小子、姑娘、嫂子们和其他人等。

  张辅同妻子商量后,每家酌情收一两件礼物,余礼璧谢,徐家也是如此,大抵各家的喜钱都收下,分赏家里的男男女女。

  接亲的繁琐礼仪不必赘言,徐烨和傧相好友们好不容易闯关成功,骑上了马,四十位红衣执事鸣锣开道,先往徐家新园而去。

  后面是张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