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章 对外用兵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群臣意见不一,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最终左相国胡元澄认为战争是否胜利要看民心的相背,而胡氏篡位是实,恐主战没有把握。

  徐灏很认可胡元澄的想法,民心确实是战争的关键因素,历史上明朝先胜而后败,就是因安南百姓认为明朝军队从正义之师变成了外敌,从举国拥戴变成了举国为敌。

  安南太上皇胡季犛是个人物,采纳北江镇抚使阮均之策,不断上表谢罪以缓其师,请求送陈添平回安南继位国主,同时大举征兵整备军队,在关边修筑城池,险要道路设立关卡重兵防守,求战的野心不言自明。

  有意思的是随着大明崛起,周边各国都跟着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化学反应,琉球依托明朝统一三国,采取重商主义而繁荣,朝鲜李氏取高丽而代之,灭佛崇儒等等模仿明朝的国策也走向了繁荣。

  安南胡氏也是如此,胡季犛和后世越南一样很善于学习中原王朝,强制发行纸币,铜币同来购买明朝商品。

  统一了度量衡,在全国各市场设立市监,统一规定外国商船的商业税。学习明朝开辟运河修建官道,在沿途设置驿站。

  收土地为国有,立法限制土地兼并;限制贵族豢养家奴农奴,改革税收制度;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算术考试,废除大量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用讨论政治的策文代替。

  胡季犛对儒学的看法,让徐灏非常非常的感兴趣,他手里有一本胡季犛编写的“明道书”,该书共十四篇,将周公称为先圣,孔子称为先师,对论语中的四处真实姓提出了质疑。

  称韩愈为盗儒,对程朱理学进行抨击,认为他们迂腐,一味抄袭剽窃古人的东西。

  徐灏叹了口气,胡季犛对儒家的看法和他可谓是不谋而合,主体民族的渐渐成形,就和朝鲜一样,都开始致力于本国文字的创造和推广。

  这一点胡季犛明显心急了,朝鲜是在全面尊崇明朝儒家的氛围下,创造出了朝鲜文字,没有引起大明士林的敌视。而胡季犛对于程朱理学的反感,土地政策和家奴政策以及科举的改变,不但触犯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也触犯了众多读书人的利益,使得改革遭到陈朝遗老以及儒者的一起抵制。

  现在安南很多人一直试图推翻胡季犛父子的统治,逼迫胡季犛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全国范围内搜捕反对者,弄得国内人心惶惶,如此一来改革陷入了停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改革的成果,加上贵族地主的不断挑唆,最近又大规模的征兵,加重赋税建造军事设施,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导致全国上下都对胡氏不满。

  最要命也最致命的是得罪了明朝文臣们,倒霉的赶上了国力蒸蒸曰上的大明,不然假以时曰,安南的改革成果将不亚于朝鲜。

  朝中一些大臣们认为胡季犛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