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零五章 铁 面_三国之无限召唤陶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替百姓申不平,方才有“包青天”之名。

  “这个‘铁面’天赋,不会就是公正无私的能力吧?”陶商目光落在了那“铁面”天赋上,好奇的问道。

  “宿主判断正确,详细来说,拥有铁面天赋的对象,最适合掌管司法机关,充当法官的角色,该天赋会使对象终身都公正廉明,不会有任何徇私举动,哪怕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改变自己公正的判决。”

  陶商明白了,赶紧这是系统给自己召唤了一个廷尉的最佳人选啊。

  在大魏国的官职体系之中,廷尉乃九卿之一,职责乃是管理天下刑狱。

  全国诸州诸郡的断狱总数,每年都要汇聚到廷尉,各地的疑难案件也要申请廷尉的判决。

  廷尉也能派官员,前往地方处理某些要案,甚至还有驳正皇帝,或者是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此外,廷尉还可以根据诏令,逮捕和审判有罪的王公大臣,主持修订各项律令,乃至于国家的度量衡这种尺度之事,也由廷尉主持。

  在这样一个人治的时代,廷尉的公正廉明与否,可以说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刑狱的公正与否。

  先前陶商一直专注于军事征伐,以及经济的恢复,重和了萧何、商鞅等一系列的治政之才,但在刑狱上却存有疏忽。

  眼下系统既然是召唤出了包拯,正好也提醒了陶商,也该是把刑狱之事,也重识起来的时候了。

  只有刑狱公正,才能对大魏整个官僚体系形成足够的威慑,迫使官吏们收敛自己的贪念私心,夹着尾巴做人,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大魏国的政治清明。

  而国家政治清明,官员廉洁,才以让百姓心服口服,这才有利于大魏国的长治久安。

  刑狱清明与否,廷尉的人选至关重要,而包拯,正是廷尉的最佳人选。

  “包拯啊包拯,不知你什么时候会来投奔朕,廷尉的位子,朕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上任了……”

  陶商思绪飞转,把三名召唤的后世英魂,统统都过了一遍,最后目光还是射向了北面方向。

  治政清明,包拯投奔那都是后事了,眼下重中之重,还是先灭了曹操,斩草除根,彻底的覆灭了秦国才是最重要。

  曹操北去,肯定是要逃往凉州的,而在经历了羌胡铁骑的覆灭,马超的西凉军团的覆灭,地贫民少的凉州,实际上已经给曹操拼凑不出什么人马了。

  况且西凉地远,道路不便,不利于粮草的转运,只利于骑兵的征伐,步兵带多了非但没什么用武之地,反而容易成为负担。

  陶商遂是决定,只带四万步骑北上,继续追击曹操,其余十几万大军,在原地休整数日后,便开始起程东归,赶赴冀州战场。

  陶商最后的战略,则是穷死曹操之后,以轻骑火速回师冀州,会合先期赶到的步军主力,再跟刘备决一死战。

  决意已定,陶商也没有一丝停留,挟着大胜之威,率四万步骑北上,尾随着曹操败兵,直奔凉州而去。

  当陶商大军穷追之时,曹操也正率领着不足一万的败兵,灰溜溜的仓皇而逃。

  一连五天,曹操是马不停蹄,连屙屎的空隙都不敢耽搁,一口气逃出了几百里路方才罢休。

  日是黄昏时分,曹操抵达了凉州武威郡最南边的张掖城。

  而斥侯回报,魏军的追击部队,已被甩在了两百里外,暂时构不成威胁。

  曹操这才长松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身形,向着张掖南门而去。

  此时,城门早已大开,闻讯的张掖县令,带着一众地方官,早早候于城门外,迎接曹操到来。

  进抵城门前时,那年轻的县令匆忙上前,拱手道:“臣张掖令姜维,拜见陛下。”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