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四章报纸的影响力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教他说的,毕竟像他这种穷小子,根本就不识字。

    现在还是大清早,宵禁刚刚解除,所以街道上的行人还不是很多,不过当听到报童叫卖的大明日报,不少乘车或骑马的人都会叫住报童,摸出一文钱买上份报纸,在路上边走边看。

    虽然报纸名字叫日报,但是第一期与第二期发行的报纸之间,足足隔了三天。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报纸是个新生事物,唐伯虎那帮报社里的人,也都没有任何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做到一日一报的程度,能做到三天一份已经很不容易了。

    大明日报这份世界上第一份报纸,第一期只有两页八版,再加上印刷技术的原因,上面的字也比较大,所以内容偏少,不过它的价格可不便宜,一份就要一文钱,都够买两个烧饼了,再加上大明这年代识字的人不多,以及名气还没有打开等原因,第一次报纸只卖出去两三千份,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朱佑樘让各个政府部门订阅的。

     不过报纸虽然卖出去的不多,但引起的反响却是十分巨大。而且人们除了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外,对报纸本身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就拿第一期的大明日报来说,这期报纸主要以时评为主,除了历数近段时间大明的朝政得失外,还特别重点报道了的得失,对张羽等抗击鞑靼入侵战斗中涌现出来的将官进行表扬外,也批评了前期所犯下的一些错误。虽然有些马后炮的意味,但是文章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胆却让所有看报的人震惊之余,还感到一种深深的敬佩。

    敢直言批判朝政的人不是没有。但一般都是几个知交好友之间的私下牢骚,很少有人敢在公共场合大声批评朝廷,更不用说写成文章然后让所有人观看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日报在发行的第一天,就树起了自己公正公开、直言不讳的大胆风格。这点倒是和大唐诤臣魏征有点像,只不过一个在朝堂,一个在民间罢了。

    通过十期的赠送大明日报打响了知名度,所以第十二期的报纸销售量直线上升,北京是大明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这年代能读起书的,大部分都是有钱人。拿出一文钱买份报纸,自然不值一提,因此第十二期的销售额很快就增长到万份以上,而报纸上所报道的内容,也慢慢成为这些人所谈论的焦点。

    当然了。对于报纸上的观点,肯定是褒贬不一,同意的人自然是点头微笑,不同意的人也用不着自己生闷气,报纸下面印有投稿的信息,只要你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而且文笔通顺,能达到发表的标准,就会刊登在下一期的报纸上,另外还有一定数额的润笔奉上。

    有钱的读书人自然看不上这点钱,但是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来说,却无疑多了一个正常的收入渠道。而且能直到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被天下人所传阅,这对于喜好名望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此无论是为名还是为钱,给报社投稿慢慢的成为读书人之间的一种风气。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