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七百零四章父乙鼎_不正经的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慨。

  在一百多年前就能有心思保护这些古董,这位摊主的家族不简单。

  很明显,他们找到的鼎和簋不少,绝对不可能只有九鼎八簋。

  这也就怪不得他们,居然把一套的九鼎八簋,堆积在一起拍照。

  此时,陈文哲已经又一次看到了一套七鼎六簋。

  这一次也许是因为数量比较少,他能够看的更加清楚。

  所以,照片之中出现的鼎和簋,陈文哲都清晰的看到了上面的铭文。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出土的很多,鼎和簋也不算多么少见。

  其中十分著名的也不少,像是天亡簋、德方鼎、宜侯夨簋、小盂鼎、何尊等,都是西周时期的重器。

  像是小盂鼎这样的青铜器,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其上铭文。

  而眼前影集之上的青铜器,之所以不出名,也不过是因为没有人看到,也没有人通过它们之上的铭文,研究出什么来。

  陈文哲知道,只要这些东西曝光,很快就会造成极大的轰动。

  就算东西不曝光,只是铭文拓印出来,也能引起极大的轰动。

  看来这一家对于这批青铜器的保护工作,做得很好。

  看了看周围,出现的青铜鼎和簋,都没有几个铭文,再就是其他的一些铭文很少的青铜器。

  这么一对比,那辆体型巨大的铜马车,反而算不上什么。

  感觉还不如看照片收获大,陈文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青铜器最大的价值,就在其铭文之上,这一家子的小心思不少。

  不过,就算出一个天价,也是人家该得的。

  “咦,这只鼎不错,很像是一件名鼎。”

  看着照片,陈文哲看到了一件很像是虎父乙鼎的青器。

  这只鼎口径达16.8厘米,通高20厘米。

  之所以说他像虎父乙鼎,是因为这种青铜鼎在西周早期很常见。

  那件虎父乙鼎在内壁侧近口处,刻有“虎父乙”三个字。

  目前这个有着三条柱足的青铜器,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根据相关研究,这件青铜器是为祭祀父乙而打造。

  很显然,照片上的这件鼎尚,也有父乙两个铭文,它也是为了祭祀父亿而打造出来的。

  所以,这只鼎,也可以叫父亿鼎,至于是不是虎父乙鼎另说。

  像是这样的让人看着比较眼熟的青铜器,还有一些,像是虎戟镈。

  之前在1958年出土过一件,藏于我国故宫博物馆内。

  这件器物高为44.3厘米左右,铣距在27厘米左右,重量在十六千克。

  这种器型属于西周时期打击乐的一种,出现于西周的中期阶段。

  所以,在其他古墓之中出土同样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同样属于乐器的青铜器不少,像是铜钟、铜铃等等,还有陶埙。

  我国夏商周时期,是音乐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此时众多古老的乐器登上舞台,纷纷展露其优雅的艺术之美。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思想横扫天下,宫廷礼乐油然而生。

  相传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由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所订立的。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一种等级化的音乐制度,而且还有复杂的音乐礼节。

  西周时期还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

  一些贵族子弟,还专门受到音乐方面的教育。

  根据西周古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常见乐器主要有编钟、石磬、琴瑟、竽、竹箫、鼓、琴、埙、铙、铎等,而且制作工艺颇高。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