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三十八章:受命而正,顺应天命!_黄天之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

  长安城虽然不作为帝都很久,但是一直都有修缮,而董卓挟持着刘辩西迁之后,更是对宫殿又做了一番修缮。

  “非壮丽无以重威,昔日酂侯修建未央宫,正是为了彰显威势,震慑诸侯。”

  “在未央宫中,接见鲜卑、乌桓、匈奴、羌氐等部使者,或多或少,可以震慑其心。”

  阎忠目光闪动,慨声道。

  “更何况,长安城曾经还是汉庭的帝都,光和七年,百万黄巾军三路进军洛阳,皆败,而明公此番击破董卓,一战而破长安,如何不是天命所归!”

  长安的象征意义无比的重大,古来便有“得关中者,得天下。”之类的传言流出

  “若是明公不入主长安,那么传言之中,必然会对明公。”

  “明公若是不定居长安,恐怕民间之中,会有人认为明公并没有被天命所眷顾,因此不敢……”

  阎忠的声音微微低沉了下来。

  许安眼眸微凝,汉时之人,笃信鬼神,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天命之说。

  得益于《太平道》和后世的一些知识,以及长久的经历,如今许安也算是兵阴阳的大家,假鬼神以助道之事,他做的也不少,自然对于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想法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阎忠说的是正确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如同推行政策一般,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可能是良政,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却并非是良政,甚至可能会演变成恶政。

  所以任何的事情,都必须要因地制宜,适应实际,适应时代。

  其实某种意义上,许安他如今也是另一种孤家寡人,太平道原本就是张角建立起来的宗教,他们相信鬼神之说,信奉仙神。

  许安晋位为大贤良师之后,为了树立威望,为了建立威势,鼓舞士气和安定人心,用兵阴阳等办法,让层层光环笼罩在了他的身上。

  传言之中,许安已经被当成了神灵一般的存在。

  但是,不同于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许安从来都是和民众站在一方,所实行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有益于民生,因此许安受到了更多的拥戴。

  对于皇帝,大部分人或许心中是敬畏,但是对于许安,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崇敬。

  “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乃是皇家的藏书阁,光武迁都洛阳之后,虽然带走了许多藏书,但是天禄阁、石渠阁两阁仍然留有副本,这一次王允等人仓皇逃出长安城,两阁之中很多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王允和皇甫嵩等人终究还是被声名所累,不敢放火焚烧了这些藏书。

  不过也有可能是确实太过于匆忙,忘记了这些藏书,于是两阁的藏书都便宜了黄巾军。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之所,由西汉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的西北部。因阁下有石为渠导水,故名石渠阁。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

  汉宣帝甘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