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 这都已经不是把脉了,都快成算_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问一下患者到底哪里不舒服之后,才会给患者把把脉,看看舌苔什么的,这是必须的一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辨证。

  只有辨证准确,开出来的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然,只会有害无益。

  而切诊,则是中医必需的功夫,不会切脉,也就不是中医了,这里暂时不谈。

  但对于望诊,大家可能觉得陌生。

  凡病,都可以在未病之前有所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高明的医生可以在病未发作之前就可以诊查到,而这里用的方法就是望诊,也就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病人。

  古代的名医多有这种本领,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生更多的是相信仪器检查结果,对于望诊反而忽视了。

  即便是一些中医,也已经把这项本领忘却的差不多了,而是选择相信西医用到的仪器。

  可仪器真的就什么病症都能查的出来吗?

  这也不见得。

  一些小的肿瘤,在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西医那些精密的仪器也很难发现,只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

  而中医就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做出判断,从而将病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里用消灭一词也不太准确,事实上,中医治病本就没有消灭一说。

  中医治病,治的是生病的人,将人体调理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利用人体本身的能力去对抗病症,而非直接与病症硬碰硬。

  所以,在治疗癌症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与癌细胞共存,而非像西医那般,只要癌细胞,那就是使用一刀切的办法。

  没有搞清楚人体为什么会患上癌症,切了只会造成癌细胞转移,甚至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最终不治身亡。

  这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

  大家知道,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医术高超,以致于现在我们对名医也称之为扁鹊再世。

  话说有一天扁鹊见到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就说:“唉呀,伱有病,但很轻,要马上治疗才好。”

  桓公没有理会,觉得扁鹊都没有给他把脉什么的,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说他有病,再加上自己身体状态还行,放谁那里恐怕都不会信。

  甚至别说不信了,没有暴走打人都算是心态不错了。

  过了几天,扁鹊见面后又劝他及时看病,恐怕病情会加重,桓公还是不理他。

  如此三次,桓公仍然不信扁鹊的话,结果在数天后病发而死。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古人的望诊水平极高,可以提前预测到疾病的发作。

  这样的诊断远远比机器检查要方便、高明,而且实用得多。

  可现在的中医,能够掌握这种望诊的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是编的故事。

  但事实上,就是现在,根据望诊,我们也能判断出不少疾病出来。

  比如,大家知道一位笑星,他就是因为急性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