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十五章 风波01_论报恩的正确姿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于其他地方的官员,这几地的县令,为世袭制,且承诺这几家“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与那些考校定品的地方官不同,那些官员多是科举正统出身,异地为官且不会在一地留任太久,人们为了区分开,称那些官员为“流官”,称邵家这类的官员为“土官”。

  所谓土官制,即世代沿袭:父死子继,无子则兄死弟及,哪怕是绝嗣,也要从旁支过继一个子侄承继。土官之中,又以平阳邵家、宁远邵家、福清柳家、方渠纪家为首,看似优待的土官制,其实却是断绝了土官升迁的可能,为了利益,也因流官一向不愿与土官“同流合污”,被流官排斥的土官之间难免相互来往互通有无,关系通过联姻等行为,几代下来,越发紧密,当然,与流官也越发的疏远敌对。

  邵永安看得十分透彻,百年过去,土官的势力早已经大不如前,而如今土官之间的联系,也越发为朝廷忌惮。一直没有放到明面上来,只不过是不好直接推翻太|祖当年定下的规制罢了,故而这些年土官越发的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让流官得到可趁之机,大肆攻讦。

  胡氏之事,只是试探罢了。

  土官的数量,比起流官的数量来,还是太少太少,然而数量少,并不是流官不满土官的原因,土官的存在,意味着那些寒窗苦读科举出仕的学子,在外放为官历练时,可选择的余地少了,这是对所谓“科举取士”的不公平——更别说土官治理之地,每年上交国库的税收,只是当年的三分而已——哪怕土官永远只是七品,也无法平息流官对土官的不满。

  改土归流的呼声一直存在,但其实也不过是在低阶官员之中流传,真正的上位者需要考量的问题往往更全面,土官是前朝留下的遗患,虽说改土归流是定局,却也不可能一朝一夕便能成事,否则两朝百余年早已经成事又何须等到现在?

  尤其是邵、柳、纪家,历经三朝,在当地经营多年,时至今日,在交南的名望依旧高过交州历任知州,不可轻动,毕竟当初本朝初立,这四家本有机会带着整个交南自立抑或者是投奔南越,到时候就算太|祖能征善战可再将交南收回版图之中,劳民伤财也必不可免;何况交南汉夷杂居,土官世代镇守,虽然没什么大的建树但能保持太平也算是功劳,若朝廷恣意而为,也算是寒了这些降臣的心。

  就算这些土官而今已是无力造反,但他们依旧蓄养着私兵,若是狗急跳墙也会祸及百姓,而且夷人而今虽然安分不闹事,其实更多的还是惧于土官多年来的威慑,真换了外来的官员,一是不懂民情,二是难以服众,只怕会更乱。

  前世的时候,若不是邵家自己先内乱,再等上数十年,改土归流也未必能成事。

  一言以蔽之——改土归流是必然的结果,然而时候还未到罢了。

  当然,上位者有所顾虑,不会做得太明显,那些低阶的官员——同州郡的官员私下里还是会有些手脚。

  交州以南的学子难以出头,除了真的文风不盛之外,又何尝没有其他的原因。

  那些历任的官员倒是更愿意直接与那些土官作对,然而土官中以平阳邵家为首,早知道别人在一旁等着自己的错处,又怎能无所防备,本朝立国百年,除了宁远邵家绝嗣过继的时候弄出一些声响之外,大多数的时候土官都是安分守己低调行事,这些年风调雨顺,没什么天灾人祸,要寻其错处,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胡氏的事,只不过给他们一个借口罢了。他们未必觉得凭着胡氏就能扳倒邵家,但是给邵家添些堵恶心恶心邵家也是无妨的。

  谁让平阳邵家是土官之首呢。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