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6章 学术冲突(呼唤月票)_初唐房二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养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是,当儒学被董仲舒加以改造,将儒学的一些主要内容进行政治制度化以后,它就成了不管你自觉与否,自愿与否,都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因而它的修养意义和作用就大大地被减弱了。

  这样,儒学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却成了它在道德修养功能方面走向衰危的契机。

  到了汉末,政治制度化了的儒学礼教,一方面成为束缚和压制人的自然感情的东西,一方面又成了那些伪君子沽名钓誉的工具,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玄学乘此流弊而起,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而其中又都强调以“自然”为本。并且在理论学说上,玄学也明确地提出了“道明其本,儒言其用”。

  所以,自从玄学诞生以后,儒学尽管在政治制度层面仍然保持着它的统治地位,而在思想修养层面的功能,却已为玄学或道家所取代。

  而魏晋南北朝以后,以至于前隋这一段时期,佛教思想开始兴盛了起来,甚至有超过玄学的势头,在士大夫们的思想修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到了大唐的时代,随着李家对道教的扶持以及到佛教的打压,还有这些年来对于宗教方面的严格控制,使得佛教对于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越见衰弱。

  而也就是从魏晋南北朝以后到目前为止,儒学只有那些体现为政治制度化方面的东西,在统治阶层的维护下继续起着作用。尽管这一时期儒学文献方面的研究也并没有中断,但像唐朝孔颖达编纂的《五经正义》之类的著作,除整合和逐步统一汉儒和玄学家的观点外,并没有多少新意。所以,儒学在人们的思想修养方面,也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

  洋洋散散向李治述说了我这些年来对于儒学客观的见解和结论之后,我作了总结性发言:“为师也知道,孔老大人,令狐大人等诸位儒师对小弟改讦之处,就是在于为师的《天演论》的学术基础是以老子之学说以引,认为天地不仁,万物以为刍狗,而与汉代儒师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之儒学发展的基础相违背。”

  儒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站即将关闭,请

  ,截图二维码识别即可!

  我们的APP即将更换版本,请

  ,截图二维码识别即可!

  请

  ,点击图片即可下载,如果无法下载请截图后识别二维码O(∩_∩

  请

  ,点击图片即可下载,如果无法下载请截图后识别二维码

  本站即将关闭,请

  ,截图二维码识别即可!

  我们的APP即将更换版本,请

  ,截图二维码识别即可!

  喜欢初唐房二传请大家收藏:初唐房二传搜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