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7 第一百二十七章_簪缨问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说来,这方子的确能伏火,但不能在炉中使用!”探知了一个崭新理论,葛洪心中不免也有些高兴。

  要知道炼丹时出现炸炉,屡见不鲜。但是大多数丹师只会以为是自己的操作上出了什么问题,或是所炼丹药为上天所忌。还未曾有人想过,是药剂产生的这种反应。硝石和硫磺都是常用的炼丹材料,烧炉又离不开炭火。若是能够避免这些东西混在一处,炸炉的概率就小了不少。这可是个意外之喜!

  “它的用途非止于炼丹。”梁峰的面色郑重了起来,指了指被炸开口子的丹炉道,“这样的丹炉,都能被此药炸裂。若是换了更大剂量的药引,是否也能开山裂石,攻城拔寨呢?”

  葛洪一惊。开山裂石,攻城拔寨,只凭炉中之药就能做到?然而他出自郑隐这样的丹道大师门下,听过的炼丹轶闻很是不少。确实曾经有丹师因为炸炉,房倒屋塌,尸骨无存。丹炉之中才能储下多少药引?若是百倍增之,也许真的能做到这位梁府君所说的那些。

  可是这跟他想要的金丹大道,并无丝毫关系啊。

  沉默片刻,葛洪终于道:“金丹大道只为登仙,当是医人之药,而非府君所言。”

  不论是开山,还是拔寨,都跟他的追求所去甚远。他最想做的,还是救治世人,积善存德,找到真正可以成仙的道路。

  梁峰轻轻摇头:“大道,又何止一条?就像这个方子,在丹炉里可制人伤亡,但是放在山野,却能省去无数旷工拼死劳作。若是遇到坚城不克,更能活无数性命。但是不论用在何处,会使炉炸的原因,却亘古不变。就似日升月落,斗转星移。如此,又何尝不是道?‘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至知’。穷究这些世间法则,方才是探寻大道之途。”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至知”此语出自《礼记·大学》,但是郑玄作注时,把它解做“知于善深则来善物,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这个说法葛洪其实并不怎么赞同,明显倒置因果,有悖文意。不过他自幼家贫,并未拜过名师,虽然觉得不妥,但是也无法反驳。

  而当梁峰把“格物”解释成穷究世间法则,才是抵达真知的唯一方法时。葛洪却觉有些有了一丝豁然开朗。他平生最爱,便是观察。若无这份细致,又如何能探得诸病之来源,金丹之药理?

  只是他所关注的,一直都是金丹能够带来的效用,而非这些矿物药材,为何发生变化,融为一体。这就像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只得一隅便沾沾自喜,误以为窥到了世间真知。这何尝又不是耽于技,疏于道的表现?若想要金丹之法成为真正的大道,怕只触到皮毛,远远不够。

  “可是这道,能救人活命吗?”葛洪忍不住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听到葛洪这么说,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