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〇四章 谁说这是行贿?_寒门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方后,遇到许多不顺,你并未跟那些奸邪之辈一样给本官制造麻烦,本官感激之下准备予以重用,便调查你一些过往经历,发现你三岁死了爹,六岁娘也没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外放粤省为官,本官准备将你重点栽培,将来为朝廷举荐,可惜始终师出无名,本官不胜苦恼。

  看到这里,这些官员心里难免想:

  你沈大人要不要用这么不靠谱的理由来煽情啊?你连正眼都没瞧过我,就说要提拔重用,骗谁啊?

  可到底心头还是有些期许,情不自禁继续看下去,就算心里觉得别扭,也宁愿相信是真的。

  这次赴宴的文官,最低品阶也是正七品,也就是番禺县和南海县的知县,还有便是市舶提举司的从五品提举和从六品同提举,更多的则是来自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衙门的官员。

  毕竟除了两个衙门本身的属官,还有来自分巡道、分守道、兵备道和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管河道、盐法道的官员,极为复杂。虽说两个衙门跟沈溪向来不对付,但跟沈溪正面交锋的始终是章元应和林廷选,下面的官员只是负责跑腿,跟沈溪没有正面冲突。

  接着读信。

  沈溪在信中写道,他奉旨到地方平定匪寇,文官帮不上太大的忙,但可以在钱粮调度上尽力辅佐……

  对于这条,按察使司的人爱莫能助,不过布政使司、知府衙门和两位知县大人则感觉不是什么大事,就算不能动用府库的粮食,也可以发动地方士绅来捐赠,可要说这个算是什么大功,他们自己都不信。

  沈溪信中又道,除了要平定盗匪,还得办一件皇帝亲自委命的大事,此事关系大明国运,涉及到千千万万百姓衣食饭饱。朝廷引进佛郎机国作物,据悉两种作物可以高产,一亩地可以产出粮食六七百斤,可惜种子稀少,栽培好的话,大明百姓人人有饭吃,国泰民安,到那时大明国力强盛,对外夷战无不胜……

  看到这儿,大多数文官都嗤之以鼻!

  简直是胡说八道,吹牛吹到没边了,你怎么不说亩产一万斤?我华夏地大物博,佛郎机人是番邦,哪里来的高产作物?

  不过有些官员却皱起了眉头,他们门路很广,之前就听说一些事情,比如沈溪在驿馆后院栽种两种奇怪的东西,听驿馆的人说,才三四个月,那作物便已成熟,听说产量非常惊人,不到两分田,就出产两三百斤粮食,因为来年要扩大栽种面积,连都指挥使李彻都在为沈溪寻找良田。

  有心人心情激动,赶紧往下看,沈溪在信中将他的目的表明,由于来年要北上平寇,再加上平日公务繁忙,一个人能力有限,怕耽误皇差,所以他想找人帮忙,一同栽培这种作物,如果有成果的话,会在给皇帝的上奏中提到这些官员的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