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难念的经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夕夜,咸宁!

  夜色如墨,空气中少了蒙古高原的寒风冷冽和严寒冰冻,夹杂丝丝暖意,吹面不寒。陈诚和何应钦都不知道汉华军和德国的合作事宜更不知道汉华军空军已经补充了640架的BF-109战斗机,倒不是高传辉要刻意保密汉华军空军接收德式战机的事宜不给陈诚和何应钦心安,而是高传辉担心苏军克格勃在国民政府的渗透。

  三个人并没有悠闲,整日都在劳军慰民,意见来自高传辉,陈诚和何应钦有前线慰军的经历但没有在除夕夜如此深入基层的尝试,对于何应钦的疑问高传辉回答的很干脆:“劳军慰民这是汉华军的传统,扛枪打仗的是士兵,但支撑一场战斗厚度是百姓,让士兵、百姓感觉到指挥部和基层同在才能彻底的激发士气和民众的团结,将不贪生,士不怕死,官爱民,民拥兵!”

  如若以往,何应钦会嗤之以鼻,高传辉官爱民,民拥兵的理论就是延安宣传口号的一个翻版,但有鄱阳湖民众千船竞发输送第九战区部队渡河的一幕何应钦词穷,白日基层一幕还是给了何应钦和陈诚触动,原本慰民的陈诚和何应钦竟然看到百姓赴基层部队营地将弥足珍贵的鸡鸭送向军营。

  两个人都是明眼人,以往百姓对待战区部队虽不似对日军一样畏惧如虎但也是避之不及,眼前一幕确实超出感官思维。

  一日的震撼,回到咸宁陈诚和何应钦卸下疲惫陷入到沉思当中,高传辉言语朴实而直奔主体:“抗日战争是保家卫国之战,不管是国还是家主体都是民众,军事委员会不缺乏精兵悍将,但缺乏对战争益之与民的认识,将士兵意识拔高到国家利益层面去鼓励打仗浴血厮杀不现实,至少脱离多数士兵的意识范畴,将官有文化思维的熏陶但士兵没有,士兵有为军饷参军有走投无路参军有摊派参军,有多少士兵抱守着保家卫国的意念参军,没有多少,士兵看到我们的失败,看到我们将官的贪生怕死,看到我们一县一城的放弃,所以士兵理解不了国家利益,战场厮杀那是基于生存本能的一种反抗,我不出枪我不出刺刀就会死亡在日本人枪口刺刀之下。倘若日本人能给一亩三分地有多少百姓会接受日本人,东北日军所遭受的反抗远逊色华中、华北区域原因何在,因为日本在东北建满洲国,日本将东北视之为战略基地甚至是本土延伸领域,统治策略相对温和华中、华北,东北伪军战斗力胜过汪精卫从属部队也是如出一辙的道理,所以政府首先要给民众希望,其次要让民众感觉到战争的本意是在保护民众,让士兵感觉到自己在战场的厮杀不仅仅是为自己生存也是为家人生存”

  高传辉能面对陈诚和何应钦落落大方的说出肺腑之言就是因为高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