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加密算法_超脑黑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0章加密算法

  对cqcq软件重构的想法,林鸿实际上在和凯文聊过之后,就开始在脑海中慢慢成型。

  对发送消息进行加密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据林鸿所知,目前有一些加密性能比较好的加密算法都是免费并且公开的,他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关键在于如何建立起负责消息传递中转的“秘密据点”。

  这些据点必须具有随机的特点,不能一直固定,这样就可以增加被追踪拦截的难度。

  现在这种一台服务器管理并转发所有在线聊天客户端的信息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了,因为这种结构太过脆弱,只要对方攻占了服务器,整个聊天网络就会瘫痪。

  林鸿经过慎重思考,觉得还是回归到自己最初的想法比较靠谱,也就是,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集成到一起。

  也就是说,网络上有多少个是用整个软件的客户,那么就有多少台消息中继服务器,每一台服务器都可以对消息进行中转,构成一个庞大的没有任何规律的网状网络。

  确定好了这个大体的方向之后,他脑海中各种灵感不断冒出,以至于他立刻从课桌里面拿出几张白纸,开始以极快地速度将这些想法以图形和简短的文字记录在这些纸上。

  不一会儿,不断冒出的想法就记满了五张白纸,林鸿这才停了下来。

  林鸿抽出其中一张,这张纸上,画了一张用方块代表计算机的网络拓扑图,用线条表示数据流动的方向。

  林鸿重新回过头来,对之前的思路进行整理,然后又对这张图进行完善和修补。

  接下来便又抽出另外一张纸,这张纸上画了四个方块表示计算机,中间用几条细线和一条粗线连接,细线表示少量数据交换,粗线表示真正的数据。

  想了一下,林鸿又重新在它们之间添加了两条粗线,将原来的那一根粗线给划掉了。

  经过刚才一阵头脑风暴,林鸿对于cqcq新版的架构已经有了底稿,总体的设计框架已经想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对它的技术细节的实现。

  放弃中央控制服务器的架构,转而采用点对点的架构,消息可以通过每一个客户端进行中转。

  不过,还是会存在一个对整个拓扑网络节点进行维护的“中继服务器端”,这些服务器端并不涉及到数据的中转,只保存客户端节点信息,例如ip映射地址,在线节点列表以及它们之间的拓扑结构。

  考虑到稳定性方面的问题,这些服务器端不能只有一个,而是多个,并且他们共同维护同一张数据表,即每一台服务器上都有全部的备份,这样,即时某一台服务器下线了,整个通信网络也不会受到影响。

  并且,按照林鸿现在的设想,就算是所有中继服务器都被关停或者下线,也不会造成整个通信网络的瘫痪,最多会影响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