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就用效果比较差的那种药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场的几位主任都有各自拿手的本事。

  常年对付自家科室里的疾病,不断钻研治疗方法深挖病因能让他们的医路走得很远。但相对的,路也会越变越窄。

  尤其连传染科主任一开始都没能想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更加“陌生”了。

  其实蔡萍没想到也情有可原。

  那么多年她主攻的都是病源基数非常大的疾病,病毒性肝炎、各类脑炎、结核病、hiv和其他std(x传播疾病)。

  这病本身就有很高的误诊率,也有一定的地缘性,在丹阳真的少见。

  见得少,自然考虑的也少。

  所以对于教科书上重点讲过但临床却很少见的疾病,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在诊断方面反而更有优势。

  现在病人正躺在独立的玻璃墙围起来的单间里,门口是钢化玻璃移门。

  他身形消瘦黝黑,盖着一条医用薄毯。薄毯旁探出一条引流管,在铁架上绕了一圈通向床边的收集袋。

  经过昨晚的抢救,现在他身上满是奋战过后留下的痕迹。

  嘴上插着气管插管,联通辅助呼吸机。脖子旁有深静脉穿刺,手上也有静脉通路,两边挂着伏立康挫和亚胺培南。

  床边的抢救车药品器械全部齐全,时刻准备投入下一次战斗。

  蔡萍带着祁镜进了房间,胡东升站在一边手里拿着大号针筒和生理盐水袋。

  其他几位主任在听了两人的初步诊断后,早就来了兴趣,不可能真的在休息室里喝茶聊天。

  他们纷纷站在房间外透过玻璃看着里面的情况,脑海里翻出早已尘封在海底里的知识宝箱,回想这个病究竟该怎么治。

  “先试试吧,外科冲洗过两次,阻力很大。”童淼说道,“难道不能先驱虫吗?”

  “肯定不行!”蔡萍说道,“手术已经刺激过它们一次了,反弹多剧烈你应该最清楚。现在病人那么虚弱,驱虫药下去......”

  童淼点点头。

  蔡萍手里有些用药方法和药物手册、教科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但效果相比之下更好。既然她都这么说了,他们这些外行听着就行。

  病人t管引流出的胆汁不多,三天下来也就500ml。

  祁镜仔细看了看收集袋里的胆汁。

  管口开始、经袋内到袋底,胆汁颜色从黄褐色层层递进。尤其在袋底还能看到一些混浊的沉淀物,有些像是碎开的结石,有些就一言难尽了。

  “蔡老师,你看。”

  祁镜摆弄着收集袋,捏住其中一块黑色的软圆形的东西:“*1cm,大小正合适,已经可以确诊了。”

  蔡萍看后连连点头:“嗯,是华支睾吸虫。”

  胡东升也凑了上来,毕竟教科书里花了大量篇幅说明这个寄生虫,可什么样子的连张照片都没有。现在有机会见到活虫,机会难得。

  “别看了。”祁镜拿过胡东升手里的针筒和生理盐水,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