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1章 亨利•米勒_重生之日本投资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重见天日,也是遵循了美国上一个世纪六十年对淫秽作品的新定义。

  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作者本人在书中进行有关大量性描写的时候,是不是有意的在挑逗读者?

  如果是,那么无疑就是淫秽作品。反之,就不是。毕竟,有的时候在艺术表现上面和黄色下流的东西只是一线之隔。

  受益于此,不但亨利•米勒的作品能够重见天日,而且劳伦斯等人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得以重见天日。

  亨利•米勒在写出《北回归线》的时候,整个人在法国巴黎也是困顿的很。就正如他自己在书中写的那样,生怕屁股下面的椅子被人拿走。

  因为写作的时候是需要坐着,而他的椅子还是借的别人的东西。不过,穷有穷的好处一面,那便是能够激发人在艺术上面的创作灵感。

  其实,我早就看过一遍。当初,不是太明白。现在,想要再读一遍。《北回归线》这一本书很特别,没有主线,没有桥段,没有故事,可谓是像作者的随笔。

  不过,又不是随笔那一种写作方式,而书中充满了亨利•米勒的内心独白。这种独白充满了一种低级下流或者是人性当中恶意的真实体现。

  其中现实和虚幻之间还有来回的穿插。书中用了不少粗鄙的语言。”岸本正义侃侃而谈道。

  他说到这里,似乎又想起了一个什么,接着又道:这本书让我觉得很奇怪,竟然在相对保守的中国大陆地区没有遭受封禁。

  被誉为中国三大先锋女性作家的卫慧就视亨利•米勒为精神上面的父亲。她的小说《上海宝贝》就是对《北回归线》的一种模仿或者是致敬。

  卫慧的半自传小说《上海宝贝》,一九九九年九月由沈阳的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半年内售出超过十一万本(盗印本不计),引爆了中国文坛广大争议、风靡了中国年轻一代、吸引了国际媒体报导。

  中国《解放日报》报导,北京新闻媒体和文化管理部门以《上海宝贝》描写女性**、同性恋和吸毒,将本书裁定为腐朽堕落和受西方文化毒害的典型,在四月宣布禁售。中国官方在五月中旬发布全国禁售令。”

  “能够让你看第二遍,那说明你对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很喜欢了。”酒井理惠平静道。

  “你是知道的,我信奉中国荀子的人性本恶一说。一直以来,我对小说作品的偏爱是那种反应人性内心黑暗的东西。

  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是符合我口味的作品。他拿掉人的伪装面具,把人剥的赤裸裸,一丝不挂。

  当然,在道学家的眼中,亨利•米勒的作品就是垃圾。他本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流氓无疑。

  在当时,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就是一种叛逆,一种自由,一种挑战西方传统道德观。

  《北回归线》的内容简介,会让庸俗者都会有要买一本拿回去看的欲望和冲动,毕竟误以为是小黄书。

  实际上,等你拿在手上看过了才会发现,一般人根本就看不进去,完全没有想象当中看某一种电影的激动人心。”岸本正义不急不慢道。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