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六十七章 变迁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过任总管。.:。”

  山娃子应声而至,到了任大顺面前就打了个敬礼,礼数上来说是毫无可挑剔的地方。

  任大顺便是新上任的总管了,他的朝廷官职是五品的提举盐务司,但那五品的补服常服朝服发下来他就没穿过……别的各司官员好歹穿了几天,算是一场喜气,任大顺这个前任的宽甸税官竟是一天都不曾穿过……他的夫人倒是气不过,在家里劝他道:“老爷何苦这么着,人家孙大人徐大人没事还穿着穿街过巷的,也没见怎么着?再者说就算是辽阳镇和朝廷不对付,但毕竟辽阳还是咱大明朝的军镇不是?李成梁老帅前些年多风光,辽东这地界就看李家的了,现在又怎么样?辽镇到底还是听朝廷的,你呀,也甭没事想太多了。”

  任大顺当时似笑非笑听了,良久之后才叹气道:“你这‘妇’人知道什么,其余各位大人能穿,是因为他们的根脚撑的住,我算什么?万历十二年前后才跟着总兵官,这算什么?和那些万历二年之后就跟着的能一样吗?就算孙承宗他们,也是要能力有能力,要资历有资历,我一个税官跟过来,一路扶摇直上,官已经做到文官五品,在以前我发梦也没有想过,还不知足?我一穿官袍,人家说我心向朝廷,总兵就算不信,心里能舒服么?”

  他的话其实没有全说出来,不仅是资历上来的,能力上他对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

  辽阳现在的人才储备已经很丰厚了,当然不能和朝廷的几万文官相比,但那几万文官多半是死读书的傻了,不少进士出身的不知唐宗宋祖固然是笑话,但能有治理地方能力,理清权力关系,并且通晓世事,遇事有决断,有章法的,一百个进士里头也挑不出一个来。当时的科举制度确实是汇聚了绝大多数人才,可惜这些人才的才华是体会在考试上的,这一场一场的试考下来,好人都糊涂了,又能考试还有实际政务才干,又能八面玲珑在官场中‘混’出头来,积攒出施政人脉来的……整个大明二百来年,能符合这样条件的也没几个。

  但现在的辽阳,汇集的都是现在与未来几十的大明最顶尖的人才。明末最后一个可值一提的大学问家李贽,鬼才徐渭,半儒半僧的奇才袁黄,政务一揽世事通达的孙承宗,‘精’明狡黠的徐光启……这还是辽阳各司有名的大人物,其余的中层以下,也是从各地罗致来的第一等的人才,不一定是进士或举人出身,但都是在某一行当特别有一手的真正的人才,在辽阳数年之后,就会成为政务上的一把好手。

  另外顺字行出身的张用诚和任磊等人也是罕有的政务人才,事情到他们手中,三下两下就处理的条理分明,干干净净,任大顺每到各司办事,就感觉自己心中底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