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九十章 扩编_调教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惟功没有多说什么,做了一个手式,叫各人坐好。。

  他最近感觉从万历十八年以后,各地的情况都是在持续的恶化之中,灾害越来越多,冬天越来越冷,雪越下越大,‘春’夏到秋天时却是一年比一年干旱,现在辽阳一带的土地,离水源远的旱地也幸好是打了井,所以产量仍然在攀升之中……随着屯田司下属的农研所的发展壮大,种种‘肥’田和提高产量,优选良种的办法仍然是在持续的进步之中。

  最叫惟功觉得欣慰的就是‘玉’米番薯已经在辽阳大面积的试种,特别是番薯,甜味大,产量高,不损地力,轮休田亩时种这玩意最好,只是以前种植不得其法,产量太低,北方农民种番薯已经有年头,但一直到崇祯年间也没有解决耕种不得其法的问题。

  ‘玉’米也是一样,开初时一亩才几十斤百来斤的产量,虽然耐旱,百姓也不爱种它。

  一样作物,如果没有官府的统一筹划,只是放在百姓手里慢慢‘摸’索,当然需要耗时极久。一直到清季前叶,‘玉’米和番薯才被中国的农民‘摸’索清楚了种植特‘性’,产量慢慢提升上来,打那时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起来。

  辽阳这里,当然不可能如大明朝廷那样,对改变命运的农作物不管不顾,农研所汇集了当时能找到的最优秀的农学专家,而且和种地的农民彼此配合,年年都在搞优选优育,研究最佳的种植办法,现在已经开始大面积的试种,几年之后,可能就能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不是所有地方,边边角角都适合打井或引渠,有一些最优秀的良田要用来栽种棉‘花’和麦子,如果能大规模种番薯‘玉’米,对解决牧畜的喂养也是极有帮助的。

  现在辽阳的战马已经超过十万,将来可能更多,养的牛羊猪更是近百万头,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的‘肉’食所需就必须加大牧畜的饲养,这些大牲口可全部是大吃货,这些杂粮用来养这些大牲口是最好不过了。

  辽阳这边的情形,正好是大明那边一面巨大的镜子,两边相差的太远了。

  水利不修,年年受灾,赈济不力,流民一年多过一年,距离崇祯年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三十多年,颠覆王朝的伟力现在还蕴藏的极深,只有小规模的变‘乱’在不停的发生着,在不停的发酵着。

  不过这些并不叫惟功意外,亲藩和九边带来的财政压力,三大征后的财政破产,东虏和天灾的折腾,这些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惟功奇怪的是朝廷之中,隐隐有勋臣武夫做大的迹象,内阁两个阁老去位都与张惟贤有关,他倒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堂哥居然能做到如此地步,论说起来,锦衣卫现在人数和风光似乎还不如嘉靖年间,但实际上,锦衣卫的权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