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2章 九重阙_一枕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空苍远辽阔,一支巡边的小队在北漠的风中穿行。

  这一带曾是罗幕人大肆侵掠之所,不知多少无辜的边民受戮,直到靖安侯领军血战,杀得蛮人彻底溃逃,才得了多年的太平。

  巡逻的士兵习惯了荒野的宁静,在马上谈笑,盘算着役期还有多久,野草开着淡黄的野花,无声的拂过坚硬的马蹬。

  蓦然一声松弦的铮响,一个毫无防备的士兵从马上摔落,背心嵌着一枝长长的羽箭。

  人们骇然回头,后方不知何时多了一群骑兵,马上的大汉斜裹羊皮,风送来游牧部落特有的羊膻味。

  一个老兵反应过来拼命磕马,嘶声狂喊,“是罗幕人,逃啊——”

  惊觉过来的士兵惶乱的打马,拼命疾奔而逃,一个新兵恐惧的回首,见敌人咧嘴眦牙,抽出了亮锃锃的马刀,唿哨着成群冲来。

  城墙渐渐近了,凶悍的蛮族依然穷追不舍。

  随着刀光一闪,嚓的一声,一个年轻的头颅飞起来,甩着鲜血滚落在青青的原野上。

  浓黑的狼烟穿云直上,沉寂多年的罗幕人卷土重来,扬起了染血的马刀。

  鼙鼓声动,金戈溅血,紧急的军情飞递朝中,急请调兵支援。

  九重深宫的天子被军报激得大怒,与重臣急议,气道,“华将军怎么驻防的,对罗幕人的举动竟然毫无警觉,枉称明毅二字!”

  柯太傅从旁劝解,“陛下息怒,明毅伯确有失当,然而此时最要紧的是御敌,边疆好容易安定了些年,一旦再遭屠掠,又要耗时良久才能恢复生机。”

  太师王宦道,“依臣看来,明毅伯既未能洞察敌情,用兵也有些怯懦,至今只守不出,难退强敌,不如另派勇将。”

  沈国公拈须附和,“罗幕人那些蛮子,该重重的教训一番。”

  柯太傅不甚苟同,“阵前换将乃是大忌,明毅伯也是沙场老将,突逢敌袭,持重也是常情,岂能据此轻言撤换。”

  吴王听他们争得烦,“不必废话,眼下议的是边境增兵,该由谁领兵支援。”

  沈国公世故,谁都不得罪,“吴王所言不错,目前可有合适之选?”

  一时场中静了,都在暗中思量。

  自从靖安侯大败蛮族之后,中原久未逢战事,前两年还调减了部分驻军,能领兵征战的将领数都数得出来,无非是靖安侯、英宣伯、武卫伯、忠勇伯、明毅伯、威宁侯勉强算半个,不过逢了意外,至今还瘫在床上。

  太师王宦当先道,“靖安侯原是最佳之选,不过自从尚了公主,左侯久未统军,巡视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将武卫伯赶出益州,时奕见天嚷着要告御状,左侯却连个呈条也无,足以想见是非曲直,臣认为当以重处。”

  益州的变故令满朝文武皆为之惊讶,靖安侯固然行事悖理,武卫伯被驱也是离奇,时奕灰头土脸跑来金陵,一迭声称靖安侯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