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6章 落选_混在东汉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大家等着看卢植第二篇文章要捞谁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卢植第二篇文章把张俭狠狠的批了一顿,特别对张俭逃亡出塞的事情大加鞭挞,说他是忘记了华夷之辨,自甘坠落。如果说卢植批评李膺的名士习气只是白玉微瑕,那批评张俭就等于给他的人品定了姓,别说平反,这一辈子都别想抬起头来了。

  洛阳士人顿时一片哗然,步云里热闹起来了,不断有人上门要和卢植理论。刘修早在让卢植选这个题的时候就有准备,他在太极道馆进行了一次公开的辩论会,让卢植登台演讲,把张俭逃亡出塞,为鲜卑人做谋主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他是有人证的,安排张俭出塞的人中就有毛宗的父亲,当年的外黄令毛钦。

  这件事一抖出来,那些气势汹汹的想为张俭讨个公道的人立刻哑口无言,大受打击。谁也不敢再和张俭搭边,投靠鲜卑人,这可比杀人放火还要可恶。

  更重要的是卢植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再加上一副如洪钟一般的好嗓子,配上深厚的学问做底蕴,简直是天生的演说家,这次演讲比文章更动人,到场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对手,都被他儒雅的风度和清晰的思路所折服,输得心服口服。

  接下来,卢植第三篇文章说到了赵歧,赵歧得名是因为他得罪了当年的大宦官唐衡兄弟,被迫逃亡多年,后来又被列入党人禁锢在家,其实他和那些著名的党人没什么关系,所以卢植这篇文章写得很流畅,直言赵歧是被诬陷的。文章一发表,天子很快就下诏赦免赵歧,并且征召赵歧为议郎。

  接下来,卢植每三天一篇文章,纵论党人,不虚誉,不讳恶,严格按照刘修开始和他商定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论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卢植的学问和见识,他这些文章写得坚实无比,来找麻烦的人不少,但是能从中挑出刺的人却没几个。

  而让他名声越来越响的是他赞赏的党人先后都得到了赦免,就算有些被他严重批评的党人,也多多少少得到了天子的宽恕。在这期间,袁绍并没有放弃,他也组织了一些人上书请求赦免一些党人,但是成功率极低,虽然不能说一个也没有,但是和卢植几乎例不虚发的命中率相比,他组织的上书近乎盲射。为了能在和刘修的较量中夺回先机,他不得不依照卢植的文风进行调整,而不是只图嘴上舒服。

  激愤的舆情得到了渲泄的通道,看着一个个党人被赦免,士人们渐渐的冷静了许多,他们在等着看下一个被赦免的会是谁的时候,也从咀嚼卢植的文章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开始认真的观察大汉的危机。

  不得不说,大汉朝的读书人忧患意识和参政意识都是后来的读书人无法相提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