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斗角汴京城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不过他倒没有一开始就点破,时常以普通朋友的身份邀周弘顺一同交游,如此相处一个月后才表明身份,邀请周弘顺入幕。

  而这一个月相处下来,周弘顺对赵元兴的感官也不错,更兼赵元兴提出建筑开封外城的想法让他颇为赞许。再考虑到这几十年进士录取率实在太低,本着寻一个后路的想法,便同意了。

  只不过他还想考一次试试,故而尚未接受官职,仍是白身。

  当然啦,这几个赵元兴同当朝众臣相商之时,多带着他一同去,大家也都知道他周弘顺就是宁王的人。

  这次知贡举的乃是选的国子监的一个司业,不是冉益谦的父亲,是另一个。

  此人尚未靠拢秦王或荆王,故而极有可能给宁王一个面子录取周弘顺。

  毕竟此时没有糊名,亦无誊录,录取与否全看关系有没有拉到位。

  回到眼前,赵元兴考虑一番后,吩咐道:“广安你联络几个低品小官,上书鼓动秦王镇守蜀地。”

  这就是想把赵元昌拦在京外了。

  待放衙回府,他又嘱托家令送信给兵部侍郎高永会,希望他嘱咐门下之人配合。

  次日秦王克蜀消息就刊登在邸报上宣扬开来,当天下午,开封城中就有不少够资格上书的小官奏称:蜀地刚平,当以能人镇蜀,而秦王此番克蜀,正是合适人选。

  集贤相兼吏部尚书江夏青正在值房内翻阅地方官员名册,门口突然传来敲门声:“江相公,刘相公吩咐某将这些奏章送给相公处置。”

  抬头一看,却是专门负责服侍首相刘明的令史捧着一摞文书站在门口。

  上任以来,刘明经常分出文书到他这里来,故而此时只是点头道:“放下吧。”

  待令史将那摞文书放在桌上,他拿起顶上的一本,一边翻开,一边随口问道:“刘相公可有旁的吩咐?”

  “回禀相公,刘相公没有其它吩咐。”

  “嗯。”只是打眼一扫,便提笔批示,放在一旁,“你先下去吧。”

  令史悄声退下。

  这些都是不太重要的小事,顷刻之间就批完了三四份。

  只是再次翻开一份之后,他却不由皱起眉来。

  无它,这一份正是奏请以秦王镇蜀地的奏章。

  秦王克蜀、押解蜀国君臣入京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昨天议事之时,官家还吩咐政事堂准备准备孟昶来朝之时的纳降之礼。

  问题是,这时候有人提出让秦王镇守蜀地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是秦王的意思,还是旁人的算计?

  惊疑之下,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将这份奏章仔细读了一遍,又回想上书之人到底是哪一个夹袋里面的人物。

  皱眉考虑一番,还是一无所得,只好先将其放到一旁。

  搞不清楚风向的时候,还是先等等看。

  只是很快又翻到了第二份、第三份......

  等这一摞批完,总共有七份请求以秦王镇守蜀地的奏章,他全部留在值房内不批。

  中午回到府里,立刻命管家联系义成军节度使府邸和秦王府。

  下午入宫之前管家回复称秦王没有吩咐,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就有底了。

  不是秦王的意思就好办了,接下来几天不时有相似内容的奏章送到他这里来,处理方法自然是留置。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三月初五。

  这天早朝结束之后来到值房,江夏青数了数,相似的奏章一共有五六十份。

  不需要多考虑,直接取出三十多份嘱咐令史送往简贤讲武殿。

  至于另外二十多份,他准备下午放衙之前再着人送去。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几天刘明也放了几份这样的奏章给朱庆尧,而朱庆尧一点也不耽搁,直接就递交到简贤讲武殿了。

  毕竟无论这是哪一方在鼓动,将秦王拦在京外,对朱庆尧的女婿荆王来说都是有利无害的。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