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_欺世盗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务的陈佑准备回家换了衣服就去编纂院继续整理文章。

  刚走到府衙门口,就见一骑扬尘而来。

  是驿使,只是不知道是何处派来的。

  陈佑悄悄侧挪一步,随时准备退到门框后面,他身边的护卫也都手握刀把挡在前头。

  这是个正常的驿使,没有发生奔马撞击府尹的刺杀大案。

  口中呼号,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取下背后竹筒,驿使一气呵成,单手举着竹筒高声道:“官家手谕给京兆陈使君!”

  这可真是巧啊!

  陈佑心思转动,上前一步:“我就是京兆府尹陈佑,白二去把信筒拿来。”

  说话间,陈佑自腰间拿下随身鱼符递给白二出示。这随身鱼符就是金鱼袋里面装的东西,俗称腰牌。

  白二接过竹筒,检查一番后掏出一个黄绫布包,捏了捏没什么硬物,这才递给陈佑。

  接过布包,打开,这次是淡青色的云纹绫。

  展开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后面赤红如血的大印。

  不是皇帝八宝,而是私印。理所当然的,这一份手谕上也没有政事堂诸人的附署。

  手谕的内容十分简单,京中来了一个有道之士,皇帝谈玄论道,一时兴起,所以要诏华山隐士陈抟入京畅谈。到时自有侍卫亲军司兵马前来护送陈抟,不过在护卫到来之前,陈佑得请动这位隐士。

  华山在华州,为什么不让华州刺史去请陈抟,非要让陈佑这个京兆府尹去请?

  手谕上没有解释,但洛阳宫中传出消息,原来京中来的那个有道之士名为彭晓,道号真一子。真一子和陈府尹关系很好,真一子和陈抟关系也很好,于是请陈抟的事就得劳烦京兆府的陈府尹了。

  有道理吧?

  陈佑也觉得有道理,如果忽略了来接陈抟的侍卫亲军有多少人的话,这个理由的确有点道理。

  为什么是有点,因为宣抚关西的黄世俊和王彦川此时正带着几千兵马停在华州,虽说他们下一步要一个往北一个往西,但在华州的这段时间抽空联袂拜访陈抟不是问题,偏偏要找陈佑。

  再说侍卫亲军,为了接一个陈抟,赵元昌直接派了五千人来,也就是两个军。

  长途行军哪怕不打仗那也是要耗费比训练还多的钱粮的!

  赵元昌现在不昏庸,不可能为了一个隐士做出这种靡费甚多的事。

  所以,其中必有蹊跷。

  收起手谕,将驿使打发走,陈佑继续朝家宅而去。

  即便范昌祐、韩陶朱二人已经能够熟练处理庶务,但涉及到军政大事,他们两个估计也给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看法,这时候还得找平日里缩在编纂院里面的那些人。

  为了整理出新的流派核心思想,这群人每日里研究历史上以及现实中的军政人情,不说各个都是人精,至少对人心的把握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这世上不论办什么事,最终看得都是对人心的把握。

  当然,编纂院这群人只负责提建议和意见,具体怎么选怎么做,还要看陈佑自己。

  可以说编纂院其实就是陈佑的参谋团队,主职编书,副职参谋机要。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