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3 山雨欲来_奋斗在苏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而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了莫斯科,而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圣彼得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座城市不安全,很容易被外敌攻克。

  在这里,必须强调这一点,那就是当时苏联之所以选择迁都,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联盟面临外部的军事威胁,而圣彼得堡所处的位置,使得它很难抵御外敌的入侵——这个城市不安全。

  而到了卫国战争期间,已经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在面对德军超过九百天的超级围困之后,光荣的守住了整个城市,不管为此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总之它没有被侵略者攻占,这从某种角度来看,显然证明当初联盟迁都是不必要的,列宁格勒以顽强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精神,守护住了这个光荣的城市,所以,它是有资格成为联盟首都的。

  这样一来,自战争结束之后,列宁格勒大肆宣扬所谓“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出发点,是不是也找到了?

  没错,这一场争论其实并不仅仅是将来谁最合适领导这个国家的问题,其中还包括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地位之争——一个国家一旦幅员过于辽阔了,总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类似问题的。而具体到联盟的身上,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前,其实就是谁更合适做首都的问题。

  列宁格勒派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其上层的目标,在于争夺国家领导权,而中下层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们所希望的,与大多数普通列宁格勒人一样,都是希望自己所在的这个城市,能够重新夺回往日的荣耀,成为整个联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首都。

  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列宁格勒的问题,那么此前列宁格勒那些人所做出的一些看似愚蠢的行为,似乎也没什么无法理解的,但问题在于,政治始终就是政治,在政治上,绝大多数问题都不是以弱势一方的想法来考量的,而是以强势一方的看法来定性的。

  过去,日丹诺夫同志能够正常主持工作的时候,列宁格勒那些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他可以在斯大林同志面前,可以在政治局内部,按照他的想法来作出解释。而现在呢,日丹诺夫同志病重入院,已经无法正常主持工作了,那么列宁格勒的问题,自然就要由别人来解释了,换句话说,它是什么性质,应该如何给它定性,就由不得列宁格勒那些人来做决定了。

  现如今,维克托的心情颇为矛盾,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他当然希望那些正筹划着将列宁格勒派咬死的人能够成功,因为只要那些人成功了,挡在他面前的库兹涅佐夫就会消失。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库兹涅佐夫离开了中央书记处书记这个位置,那些接替他的人,必然就会是维克托,在这一点上,维克托有足够的自信。

  试想一下,一旦库兹涅佐夫离开中央书记处,那么在接任者的问题上,只要马林科夫同志推荐了他,政治局表决的过程中,又有谁会提出反对意见呢?别忘了,维克托不仅长期主持情报工作,而且还是斯大林同志面前的红人,政治局的几位委员中,即便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他,但想必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公开与他撕破脸。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