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案牍积山笔如刀(三)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房之内沉寂了一会儿,李林甫才缓缓说道:“杨钊竖子,轻薄无状,骤得高位,竟还有得陇望蜀之心。吾虽竭力压制,但无奈贵妃专宠、无人可比。杨氏满门,鸡犬亦得升天。吾垂垂老矣,未来之事,还在诸君啊!”

  三人不料权倾天下的右相,居然说出如此悲观之言。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还是吉温脑子灵活、反应最快。他立刻站起来郑重说道:“相国何出此言!?但观案几上如山文牍,便知相国精神之矍铄、心智之清晰,更在吾辈之上。杨钊此人,蜀中一赌徒耳,攀龙附凤,方有如今之微末地位。有相国在,此子必如春雪遇阳、晨露曝曦,难以长久!恳请相国收回此言。”

  王鉷和罗希奭也急忙站起来连声附和吉温之言。

  李林甫神色自若地望着急于安慰自己的三位心腹,示意三人坐下之后,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天威难测、圣心难知,将来之事晦涩不明、祸福难料,不若戮力同心于当下要务吧。陛下当前首重边功、次重钱粮,然后才是文采风流。望诸君多加努力、勤于政务,以孚帝心。”

  王鉷听后,心中微动。他听出李林甫是在考虑身后之事了。看着如山的奏章,王鉷知道,长期操劳繁重政务,右相的身体确实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李林甫之后,谁来继承他的地位和权力呢?陈.希烈,哼哼,也就是伴食宰相而已,绝不可能担此重任。

  联想到李相方才提到京兆尹之事,王鉷心中闪过一道亮光,相国是在刻意培养自己啊!

  当前自己的履历的一大短板就是缺乏主政州县的经历。而开元以来,“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一直是条为朝堂所重视的规则。

  担任京兆尹,既可以不离开中枢,又能完善执政经历,对自己实在太重要了,看来李相是视自己为最佳接班人啊!因而才量身打造,暗示要为自己争取京兆尹的职位。

  王鉷在心中暗喜的同时,认真咀嚼李林甫方才说的“边功、钱粮和文采风流”,恍然大悟。

  自己以善于钱粮之事而为圣人所喜,文采风流方面也不落人后。而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看来以后需要在拓边军功之上有所建树,如此才能功德圆满,成为辅助圣人、执掌天下的宰相。

  想到此处,王鉷立刻想起了王銲。他这个弟弟,虽然被自己安插进了户部,但从不喜钱粮之事,竟日不是在家舞枪弄剑、就是出门结交三教九流,一副任侠豪放的模样。

  之前王鉷对弟弟的行为很是不满,嫌他不务正业。现在看来,或许可以考虑发挥王銲的特长,让他在边疆军功上有所建树。

  而王正见作为同宗名将,虽然此刻各为其主,但以后也可以考虑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北庭的阿史那旸,不惜代价要投靠相国,看来也有做文章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