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章:沙场点兵震宵小(六)_大唐西域少年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微臣附议!”杨国忠迫不及待道:“北平郡王世家子弟、文武双全,长居北庭大材小用,正宜回京任枢密使。”

  “王正见……”李隆基犹豫不决。高力士见高仙芝欲起身,急忙示意他勿轻举妄动。

  “陛下可否容臣斗胆替家父辩解一二。”王霨整理衣冠,长身而起。

  “霨郎君,前年冬至大朝会时,令尊口口声声要回京任秘书监,难道如今懊悔了?”李仁之冷言嗤笑。

  “仁之郎君请勿君前失仪。”王霨正色道:“启禀陛下,家父忠君报国、言出必行,其心天日可鉴,岂会出尔反尔。然家父向有自知之明,深知才德不堪与东平郡王、高相国、哥舒节帅等绝世名将媲美,故在前年冬至大朝会上不贪王爵之尊,意欲就任秘书监。一年多来,微臣与家父书信不断,家父屡屡以秘书监为念,从未觊觎政事堂之位。微臣以为,以家父之心志,愿返京却不愿就任枢密使。”

  “古人云,知子莫如父。听霨郎君一番话,原来还有知父莫如子。”李隆基捋须而笑,对枢密使的人选却不置一词。

  “陛下,张道斌多次秘奏,王正见在庭州日日忙于招抚移民、开拓荒地,对朝堂动向不置一词,对东宫事宜毫不关心,亦无恋栈之心。王正见更是多次上书政事堂,欲早日卸下北庭都护之职,回京养老。”高力士凑到李隆基耳边解释道:“老奴提议设置枢密院,是为借杨国忠与安禄山不睦之机,将相权与兵权彻底分离,彼此制衡,从而保陛下江山永固、高枕无忧。依老奴浅见,陛下所虑,无非王正见与太子关系紧密,今王正见与东宫日益疏远,是否进京并无太大差别。两年之期转眼将至,陛下又何必急于一时。况且枢密使掌军机要务,由王正见担任,老奴第一个不放心!再说,庭州远在万里之外,河东却近在眼前……”

  “河东……”李隆基的眼神骤然犀利。

  昨日李隆基为将相不和烦恼时,高力士建言反其道而行之,不刻意调解杨国忠与安禄山的矛盾,反而借机在政事堂中设枢密院,由安禄山任枢密使,日后逐步将枢密院从中书门下移出,让枢密使成为与右相不分轩轾的重臣。当然,指挥南北禁军的权力仍归天子,枢密使或右相均不能染指。

  凭心而论,王霨设计的这套方案确实精妙,高力士如簧巧舌也打动了李隆基。但他们并不清楚,真正使得狐疑的帝王动念头削弱安禄山的,其实是杨国忠那一句“河东距离京畿只有一河之隔,当年高祖、太宗起兵,正是从河东西进关中!”

  “陛下,可否容某说两句。”大腹便便的安禄山艰难起身,跪拜于地。

  “不知安卿有何见解?”李隆基恢复春风和气。

  “陛下,某是个粗人,弄不懂弯弯绕绕,但某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