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198章 士为知己者死_红楼之纵横四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须具有战略眼光,从现在起,就做好技术、工艺甚至是生产设备的准备。将来一旦形势需要,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快速地装备军队。

  第二块,也是由戴植主持,生产目前大德王朝军队装备的一些常规军品。

  这些军品,包括弓箭、弩、刀、枪等常规冷兵器。这些兵器,他自己用一部分,剩下的,就主要是面向军品市场,专供兵部采购这一块。

  目前的军品市场,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杂乱无章。一些常规冷兵器,不仅品种单一,样式几百年不变,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被少数几大世家垄断,在价格上还居高不下,基本上就是个质次价高的局面。

  可以说,这个装备水平,已经远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若是没有大规模战争,还可以勉强维持目前的军品供应。一但有大规模战争,无论是技术储备、工艺水品,还是生产能力,都满足不了需求。

  大德王朝开国一百多年以来,天下承平已久。除了少部分的边境战争,已经几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了。

  这种局面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军事学说的落后。现在的军事学说,还保持在一百多年前开国时候的水平。

  兵部被一些文官和保守派武官把持着。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即使是武官们,也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从军队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上来讲,即使是一些周边比较强大的部落武装,有的都已经超过了大德王朝的正规军。

  一些地方军队,尤其是三藩控制的军队,甚至拒绝采购兵部制定的军品,宁愿自己制造。

  这就形成了大德王朝军工体系的一个独特现象:朝廷的军工体系处于一种不死不活的状态。而类似于三藩那样的准军阀的地方势力军工体系,倒是红红火火的。

  不仅仅是在生产规模上,就是在技术水准上,都超过了官方的水平。

  若是和平时期,这个格局的弊端还显示的不是太明显。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别说战争动员能力的其他方面,仅仅是军品供应上,就满足不了需求。

  贾珉生产这些常规冷兵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掩盖自己研发生产尖端火器的敏感性。

  原因还是来自于对于兵部保守势力的防范。

  正是因为兵部的保守和几大家族对于军品的垄断,所以,朝廷对于军品生产的创新和进步,不仅不支持,反而时常打压、排斥。戴植被贬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贾珉的目的,就是要用常规的冷兵器生产,来掩盖自己火器生产的敏感性对于保守势力的冲击。防止引起他们的强烈打压和反扑。

  即便是常规军品的生产,贾珉也准备控制规模。不对现有的市场格局造成强烈的冲击,不直接去挑战几大垄断家族的核心利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