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十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撤到千里之外去。也就是说,我们大概要俘虏十几万鲜卑人口。大人把这些人作为战利品赏赐给胡族诸将,北迁大漠的各族各部落的人口和实力都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很大的增长。所以,胡族北迁和各族领地的划分,必须要考虑到将来能够妥善控制他们,能够遏制他们实力的膨胀。”

  “要想控制和遏制胡族,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田豫说道,“胡人内迁大汉国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先辈用了各种各样软硬兼施的办法,比如给地封王,安抚和亲,内迁州郡,边郡开市,招揽胡人贵族子弟到京城定居,到太学学习,甚至还让他们放弃畜牧改学耕地种田。很多胡人因为生活得到改善,生存有了保障,对大汉国感恩戴德,忠心臣服。这些办法今天我们也要用,但诸位大人注意到没有,这些办法并没有根本解决胡人的生存问题。”

  杨凤忽然说道:“田大人说得好。我大汉国的天子和朝廷连我大汉百姓的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何况胡人的生存问题。田大人难道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没有,我没有。”田豫急忙连连摇手,“和先人的智慧比起来,我算什么?”

  “国让,有什么好办法就说说。”李弘笑道,“对后人来说,我们也是先人,所以我们的智慧一定不会比先人差。我们既然在大漠建了汉北郡,我们就要把它建好,让它成为我大汉国最牢固的疆域。”

  “大人远征大漠,建汉北郡,北迁胡人,其实都是为了安置北疆的灾民,为了保证北疆顺利屯田,所以汉北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了北疆的稳定。”田豫看看众人,皱眉说道,“汉人在阴山以南屯田种地,胡人在阴山以北畜养放牧,我们必须要保证汉人和胡人都能生存,北疆才能真正稳定下来。”

  “阴山以南的七个边郡不是土地肥沃之地就是水草丰茂之区,既适合屯田,又适合放牧,条件相对于阴山以北的大漠要好得很多。也就是说,汉人和部分留在边郡的胡人要比大漠里的胡人富裕。所以,我认为汉北郡和这七个边郡要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用自己的优势填补对方的劣势,这样贫瘠的汉北郡就能从屯田中得到好处,胡人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

  “取长补短?”李弘好奇地问道,“怎么取长补短?”

  “就是以屯田为主,耕种和放牧互补。”田豫解释道,“我们还要在边郡开市,让汉人和胡人可以非常方便的以物易物,促进货殖交易,让边郡百姓都能从各自的劳作中得到收益。”

  “汉人以屯田耕种为生,收成较好。虽然他们要承担一定数量的轻微赋税,但足够维持生活。胡人以放牧为生,因为产出低,大部分人都很贫困。所以他们应该免缴赋税,而且还应该得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