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地,都一样的流汗,结果辛苦一年,收成远远低于屯田农户,那冀州还不闹翻了天?

  大家还不如都去做流民,然后到屯田区去耕地。问题随即接踵而来。大家都去做流民了,那门阀富豪的土地怎么办?

  租种田地的人都跑了,田地不就荒废了?如果要减免赋税就一起减,大家一视同仁。

  整体削减赋税,受益最大的是门阀富豪,损失最大的是河北诸府,百姓占不了多大便宜,所以此事就此被搁置,至今没有解决。

  三是吏治极度**。大汉人口最多,财赋最多的州郡主要是司隶、豫州和冀州,这三个地方的官吏也是大汉最多最集中最**的地方。

  这些地方吏治**到了何种程度,看看黄巾军最先爆发的地区,黄巾军声势最大、战斗最激烈的地区在哪里就知道了,就是冀州和豫州。

  北疆的官吏和冀州的官吏在数量上无法相比,在吏治的**程度上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过去冀州非常富裕,上上下下的官吏即使很**,也不会象西凉一样,马上激化矛盾,引发叛乱。

  毕竟它太有钱了,**得起,但现在就不行了。经过连续不断的战乱和天灾**之后,冀州也到了极限,**不起了。

  北疆军占据冀州后,虽然长公主带了一批官吏赶到了邯郸,李弘也从北疆先后征调了几十人,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目前这一百多人都集中在长公主府、大司马府和大将军府。地方郡县也就更换了一批主要郡县大吏,不过数量极少,冀州诸府的所有官吏几乎都是原班人马。

  这些官吏贪赃枉法已经成了习惯,他们通过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势力,完全控制了冀州诸府。

  随着冀州逐渐稳定,新政逐渐推行,冀州各级官吏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利用新旧政策交替漏洞百出的机会,肆意枉法,吏治的**一时间达到了极致。

  屯田出现问题,归根究底就是因为冀州吏治的**。但要整肃冀州的吏治,目前的难度却很大。

  一是冀州不稳,强力肃治容易出现问题。二是找不到突破口,目前冀州这些官吏都是百炼成精的官场老油子,一个个比鬼都**猾。

  而且他们和邯郸三府中的诸多大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抓住某些人贪赃枉法的证据非常难。

  第三就是长公主的袒护。长公主身份特殊,冀州又是她的老家,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跑来献殷勤,拉关系。

  她为了早点救出天子稳定社稷,也是尽力拉拢这些人,希望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和支持。

  长公主现在主掌巡檄监察之职,如果长公主不支持李弘肃贪,李弘还真的很难办。

  李弘不是过去那个重镇将军了,过去他肃贪,上面有皇帝顶着。出了事有皇帝给他撑腰,帮他善后。

  现在不行了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