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这场灾患,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他们的实力也将得到一定增长。

  河北担心的是,袁绍、刘表、曹操、田楷会不会趁着冀州遭受重灾的机会,联手出兵攻击。

  如果袁绍会盟各地州郡兵马同攻河北,形势将再度恶化。由此引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天子救不救?

  如果把天子救到河北,也就等于给了袁绍联合各地州郡攻击河北的一个最佳借口。

  如果不把天子救到河北,那关西就不能放弃,否则天子何处安身?关西不放弃,也就等于拖住了袁绍,但关西战场就要展开持续大战,这对河北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争论因此变得非常激烈。在过去的几年里,勤王是河北大吏们的共识,是最为迫切的事,是关系社稷存亡的根本。

  然而,今春北疆军杀进关中后,天子却拒绝到河北,并联合袁绍等叛逆围攻北疆军,致使北疆军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出了关中。

  勤王失败了,河北大吏们的共识随即也就崩溃了。紧接着黄河决堤,河北三百万灾民无家可归,河北生死悬于一线,这更极大地刺激了河北大吏。

  几年来,晋阳大学堂,邯郸大学堂都在极力推习郑玄的

  “新经”,河北硕儒名士们也常常聚在一起探讨荀子的

  “隆礼重法”之道,思考孟子的

  “民重君轻”之言。随着改制的逐渐深入,河北大吏和士人们开始意识到勤王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让千千万万的百姓活下去才是社稷存亡的根本。

  先贤们的思想传承了数百年,虽然屡遭劫难,但从眼前的形势来看,无疑它是正确的。

  天子高高在上,任用**侫,祸国殃民,最后百姓没有活路了,黄巾军开始叛乱了,十年下来,社稷终于崩溃。

  重君轻民,民不堪忍受,最后民不但摧毁了君,也摧毁了社稷。如果继续下去,中兴大汉显然是一场不切实际的梦。

  民富则社稷兴,社稷兴则君重,这个理念在河北大吏中逐渐得到了认可,并且随着勤王失败,黄河决堤,河北遭受重创而最终得到了广泛认同。

  大将军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准备再次勤王,放弃关西的建议竟然遭到了河北上下一片反对。

  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张温、崔烈、马日磾等一帮老臣。放弃关西,袁绍的实力就会骤增。

  袁绍实力大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可能重建皇统。皇统一旦重建,大汉就会出现两个天子。

  双方以黄河为界,一南一北形成对峙,平定天下中兴大汉就更加艰难了。

  其次,救回天子,朝廷就要跟着到河北。天子、朝廷是否信任大将军和河北大吏,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就说说改制。

  河北改制许多地方直接触及了天子和朝廷利益,和大汉律法也有很多冲突。

  天子和朝廷会不会接受和同意河北改制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