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天晚上,长公主果然让步,同意修改官制,但她坚决要求把尚书台从少府划出,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存在。

  同时,她做了一个让大臣们目瞪口呆的决定。长公主下诏,拜李弘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台。

  大臣们把李弘推到前面逼迫长公主让步,交出相权。长公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把李弘推到前面,拒不交出由尚书台控制的相权。

  这样一来,就算官制修改了,新官制中的丞相和御史大大的职权还是被大量割弱了。

  长公主利用自己手中的皇权,强行要把尚书台划为一个独立机构,并把这个权力大增的尚书台交给了李弘,其用意显然是打算把李弘推到大臣们的对立面,分裂李弘和大臣们之间的联盟,让李弘出面逼迫大臣们放弃修官制夺回相权的妄想。

  而大臣们面对权力急剧膨胀的李弘,也只能选择放弃修改官制的想法,维持现状了。

  李弘做了丞相,最多是一个权臣,还有天子和长公主的皇权约束。但李弘一旦掌控了尚书台,同时掌控部分皇权和相权,那他就不止是一个权臣,而是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篡立的局面。

  此刻的李弘就象当初的王莽,只要他愿意篡立汉祚,什么时候都可以,毫无羁绊。

  李弘主动交出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却因为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对相权的争夺,因祸得福,反而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更大的权柄。

  这种局面,长公主不愿看到,朝中大臣们更不愿看到,这根本就是一场两败俱伤,一场葬送社稷的血腥厮杀。

  现在看起来,长公主的损失最大,她虽然拿回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消除了李弘割据称霸的隐患,维护了皇权的尊严,但她却失去了对相权的控制,甚至还失去了部分皇权,也就是部分国政的决策权。

  朝中大臣们在这场争斗中受益颇多。如果他们能成功阻止长公主把尚书**立出去,那么即使李弘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督领尚书台,他们也能拿回更多的相权,毕竟丞相和御史大夫的职权太大了。

  此刻对大臣们来说,他们宁愿失去一部分国政的决策权,也不愿意失去已经到手的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大部分职权。

  但问题是,大臣们取得这部分相权的代价过大,这是长公主以牺牲部分皇权换回来的,对社稷的危害难以想象。

  李弘的受益最大,但同时也成了矛盾的焦点,成了天子、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共同的对手。

  长公主再次拿社稷来赌博。她牺牲部分皇权,为的就是让大臣们迫于李弘的威胁,不得不重新站到自己一边。

  从而逼迫大臣们让步,让自己重新控制权柄。此时此刻,大臣们没有选释,只得屈服于长公主的胁迫。

  太傅蔡邕、大司徒崔烈、大可空刘和、太常荀攸等大臣深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