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二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攸了。去年底爆发的谋刺案牵涉到荀家,荀攸为此差点掉了脑袋。

  但此次危机帮了他的大忙。就在前几天,当孔融等人被斩首的时候,辛评、荀谌、审荣三人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

  荀攸在最适当的时间恢复了太尉的身份,并且有望问鼎丞相一职。这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好,还是颖汝士人的运气好。

  长公主没有点名,她请大臣们举荐。长公主说,官制修改事关汉祚命运,朝廷不能在没有丞相参予的情况下重修官制。

  长公主的话非常有道理。虽然大臣们都知道这是长公主设下的陷阱,但这个陷阱不跳不行,这关系到各方的权势和利益,必须跳,毫不犹豫地跳。

  正如大臣们所料,北疆人没有举荐大将军出任丞相,但让他们极度意外的是,北疆人竟然举荐了大司农李玮。

  朝堂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大臣们承认李玮的功绩,也承认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但他的确没有资格出任丞相。

  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资格做丞相。做丞相不仅仅要有才智,还要有很高的声望,

  “德才兼备”是最起码的条件,但现在的李玮的确不具备

  “名震天下”的声望。尤其重要的是,李玮在此次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段让大臣们瞠目结舌,心惊胆战,对他的狠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几个深知危机内幕的大臣都知道,谋刺天子一案是个冤案,为了让这件冤案永无翻身之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造成翻案的人都杀了。

  但李玮杀得太多了,十七个大臣都被砍了脑袋,九族皆灭,数千口人命转眼灰飞烟灭。

  但李玮还不满足,他还要杀,蔡邕和刘和等人的性命岌岌可危,襄阳一帮特使的性命也是命若悬丝,而正从各地陆续赶回京都的十四名地方大吏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如果李玮做了丞相,朝堂上势必再掀波澜,太傅杨彪等几个知道内幕的大臣迟早都会身死族灭,李玮绝不会放过他们。

  长公主对北疆人的举荐也很吃惊。当年,张温老大人在辞世之前,曾向长公主郑重举荐了蔡邕和李玮。

  长公主遵从了张温老大人的嘱托,拜蔡邕为丞相。在她看来,等到蔡邕老了,致仕了,李玮也快五十了,他的资历和声望也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接班。

  即使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还有杨彪、刘和、荀攸这些大臣临时支撑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让一个四十岁不到的大臣出任丞相一职。

  北疆人异口同声举荐李玮,其背后肯定有大将军的支持,如果不答应,那就要考虑不答应的后果。

  但答应了,李玮的权势就太大了。他不但控制了外朝,还控制着内朝,权倾天下。

  现在所有人都认定长安危机不是张燕发动的,也不是李玮发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