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殿试内容!_大清:从考中状元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乾隆再宠信和珅也会把他给剁了。

  一连几日,和珅每日下朝都会把刘昊叫到了自己的府邸,传授自己的经验,除此之外,还给刘昊准备了一篇篇策论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廷从前的奏疏,这类奏书,都是标准的策论文,只要将里头的一些用词修改一下,就是一篇典型的范文了。刘昊不得不承认,和大贪官是真的牛逼。

  怪不得能成为大清朝第一贪官,仅仅从这个态度上来看,、这个家伙,对于皇帝的心思揣摩已经是十分到位了。

  转眼之间,这殿试已经越来越近,点选的八个读卷官,在四月十四这一日便入宫了,未来三天,他们吃住都将在宫里,并不与人接触。

  这三天里,他们将一起磋商出试题,再交由皇帝批准,不过一般情况下,八个读卷官一旦上了试题上去,宫里是必定朱批的,绝没有落空的道理。

  不过,这八个读卷官基本上都是和珅的人,所以,他们能出的考题基本上都是在和珅的预料当中。

  流民!

  养心殿!

  乾隆看了试题,却不由的皱眉,这试题乃是关于流民问题的,眼下大清朝的流民越来越多,朝廷又没有土地安置,因此了引起了不少的乱子。

  一方面是八旗子弟是一群“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只知道追求声色之美的纨绔子弟、无赖儿郎。

  八旗子弟不但无法成为“国之柱石”,实际是群体性沦落为国家寄生虫,社会蛀虫。

  他们追求豪奢,坐等补贴,过去每天执刀操练,至此是每日游手好闲,不是提笼架鸟,就是养花吃烟,不是泡茶馆吹牛逼,就是歌场戏棚撩妹子,甚或多数才染上了鸦片烟,不说为国杀敌了,连生计都是问题,连性命都被自己玩残了。

  此外,他们占据了过多的土地,缔造了大量的流民。

  清中期以后,人口的膨胀导致耕地严重不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下诏“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毋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

  这种政策,是大清人口激增的重要因素,到鸦片战争时,大清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比例问题成为引发流民问题的导火索,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

  流民就从这个规模庞大的过剩人口中游离出来,清政府面对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放之任之。

  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本无法给其提供生计,他们从事不了任何行业,“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

  流民的大量流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普遍导致村落为之一空,经济衰败。

  这使得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现了钱荒,赋税减少、国库空虚、国力衰落。无力拯救这些失去生活资料的底层民众,而政府的不作为又导致了流民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流民无依无靠,只得自行生存,所以他们很容易拉帮结派加入其他社会结社。各地的结社团体都成为流民的集聚之所,如南方各省的天地会,北方的捻子,这些都成为后来反清的起义军。

  在乾隆这个时期,流民其实已经开始有些严重了。

  一直到了乾隆晚期出现的白莲教起义,直接让大清朝由盛转衰。

  此时此刻,为了这流民的事,朝廷倒也有过不少争论,现在拿出这个来出题,也还算应景。

  “就写这个流民吧!”乾隆微微的点点头。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