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 军工的基础_抗战之军工元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反正用量不多,而江西、大别山与豫西苏区都不产的金属锑也容易解决,除了红十五军之前的收集,贵州曾经大量发行锑质硬币,派人费点工夫大量购进就行了。与之相比,反而是普通的钢材更加麻烦,因为需要量大得多,单单靠抢是根本满足不了的,也不太可能外运这么多进来。

  有鉴于此,李卫华又考虑到豫西正好有储量不低的铁矿(后世探明储量1亿多吨,而且品位在国内算是富铁矿。),便决定在苏区大建钢铁厂,尽管因为地下空间毕竟不能与地上相比,这些钢铁厂都不可能造得太大,但因为采用了超越时代的炼焦与高炉煤气的循环利用技术与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实现了炼焦----炼铁----炼钢的一条龙工艺流程,生产效率成倍增加,到了37年豫西苏区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5万吨,占中国关内钢材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由于苏区缺乏以深冷法大量生产氧气的工业制氧机,很多时候不得不以高压空气代替氧气,严重影响了钢材的质量,这个问题也成为李卫华后来冒险出国的动机之一。

  电力的重要xing不在钢铁之下,但想要大幅度增加发电量,难度甚至更大,因为国内根本不产发电机,外国卖到中国的发电机也大都是功率很小的型号,而且河南省工业落后,估计河南其他地区的发电量加起来都比不上巩县兵工厂,就算出去抢也抢不到多少发电机,所以同样只能出国购买。但一直被迫跟着红十五军一路奔波的国立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王国松得知李卫华要建发电厂,顿时两眼放光,当场表态说只要李卫华能够提供铜线、磁铁等必须的材料,他和他的学生就能制造出可用的发电机来,李卫华欣然应允。但一个月后看到那台装机容量不到50千瓦的“发电机”,李卫华不禁一阵无语,但他也知道这并不是王国松无能,而实在是设备材料极其匮乏,同时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工人所致,看来还是引进-山寨-自研的路子更加可行一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国松采用的永磁式发电机令李卫华突然想起了后世的稀土永磁材料,尤其是“永磁之王”钕铁硼磁xing材料,如果这种超时代的永磁材料用到发电机上,那么即使是功率很难做大的永磁式发电机也可以突破3000千瓦,而且体积小、成本低、生产迅速,可以大大加快中国的电气化进程,但想想现在的中国连稀土矿都没人开发,李卫华觉得此事还是暂缓吧,“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军工体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另外,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部门李卫华其实也很想搞起来,但想想现在的条件,他还是无奈地暂时搁置了,转而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了磷肥、钾肥等大大有益于民生的民用工业,至于军工,先将枪炮弹药的生产实现完全国产化再说吧。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