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霸占民女_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金相继灭亡之后,天下只有一个衍圣公的存在,而为了这么一个荣誉,一南一北两个衍圣公开始大打出手,场面一度热闹,文人风骨早已经被弃之敝履,犹如泼妇骂街。

  不过衍圣公再折腾,依然享有崇高声望,地位也还在进一步提升。我们无法猜想当时儒生心中的想法,或许衍圣公的存在只是让学子有个情感寄托所在,他们败坏孔家后人的德行之举,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但衍圣公琢磨不清楚这一点,自然表现出来的孔家形象也无比做作,在民国时期疯狂撩拨,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一套可是被玩得炉火纯青。

  先是连拍两封电报祝贺袁世凯复辟帝制,想要借机成为开国功臣,继续享受满清之时的待遇;后又在张勋复辟之时大力鼓吹帝制,到了1937年更是夸张,写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无耻诗句。

  世人推崇衍圣公,将其奉为圣人,受到万民敬仰,乃是出自对孔子的尊敬。这一点与我们为先人立碑的道理相同,衍圣公的存在便是儒家学说的延续,而士人尊崇其实也是情感表达所在。

  孔家后人可以没有作为,可以只享受万民敬仰,毕竟他们所要的只是一个承载孔家思想的躯壳,但孔家后人不该将文人风骨变成谄媚的嘴脸,在大是大非面前自私自利,毫无民族气节,彻彻底底断了文人的念想。

  所以后世对衍圣公的批判多半来源于此,衍圣公被说得如此不堪,也有了出处,不至于白白冤枉。既然要享受万民尊敬,就该承受其重,衍圣公如此作为,实在是让人失望!

  无功名,无军功,官居一品,世袭罔替八百余年的衍圣公够像孔氏家族那样历经2500余年的岁月,并且不随朝代的更迭而沉浮,更不为统治者的政治风暴所动摇,世代相传,苗裔四布。

  更神奇的是每一朝代的统治者都对这支族群加以笼络,没有功名,却官居百官之首,世袭罔替长达八百余年。

  首先衍圣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官名,而是爵位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共经历八百八十年,后世长延不改。

  衍圣公明清时期为正一品官阶,列为文臣之首,享有较大的特权,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历代帝王追封赐礼,谱系井然,世受封爵。据说明朝时衍圣公奸**女四十余人,也只被成化皇帝革除爵位而已,可见衍圣公在封建帝王心中不一般。

  封建王朝帝王为利于自己统治,那个朝代都是尊孔崇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儒家文化能成为正统,而每一位衍圣公的任务则是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其实这就是一种相互利用,利人利己何乐不为呢?

  第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他倍受皇恩。在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时,赏戴双眼花翎;宣统二年(1910年)又赏穿带嗉貂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凯下令所有衍圣公暨配祀贤哲后裔所受清代的荣典一切照旧,颁给衍圣公孔令贻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二月其遗腹子孔德成出生,刚出生的孔德成从父亲那里接过衍圣公的大旗,成为下任继任者。但是此时的衍圣公称号已岌岌可危,1935年,有感于世袭爵位与民国体制不符,孔德成主动请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销“衍圣公”的封号。国民政府认为道统不可废,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成为中华民国唯一的世袭特任官。2008年,孔德成先生去世,“衍圣公”的封号就此画上句号。

  衍圣公的消失顺应民主的发展,无论如何强大的事物都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想到此间种种。

  朱雄英便不由得恨得牙痒痒。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