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0章 人心可取_[三国]香草门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

  “昔王莽之乱,典籍残落,光武中兴,采求阙文,补缀漏逸,至迁还洛阳,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当时以为盛况。至今以来,典籍之数,已参倍于前,而多有杂乱,久未规整

  夏日炎阳炽烈,却并未吓退热情的人群。

  太学门前广场,被太阳晒得发烫。

  上百儒服玄冠的士子,以及看热闹的雒阳居民,围着挂缣帛昭告的华表,将太学前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站在前排的士子,正自告奋勇为众人宣读布告。

  “今诏选天下学通行修,经中者以为博士,书法工整,志节清白,心细坚毅者入为诸生,讲习之余,共参旧籍,查补缺漏,更录整理博士岁奉六百石,布百匹,诸生岁奉一百石,布三十匹”

  这份布告,竟是太学公开招聘博士和诸生的文书!

  太学博士、学生,向来或地方推举,或是高官子弟,何曾许天下人随意报名?

  竟如寻常庠学——哦,还不同,还要通过策试。

  但不过是策试而已。

  自负才学的儒生并不在少数。

  “果然按照告示所写,通过策试,便能入太学?”有人难以置信。

  “不知这策试难不难?参补整理辟雍、兰台典籍,莫非只要入选,就能看到这两殿珍藏经典?”有人跃跃欲试。

  “只要成为诸生,竟就百石有岁奉?”有人欢欣鼓舞。

  “诸君,天子冲龄继位,先免赋税,知悯天下,再兴太学,修典籍,知文教之重,仁爱百姓,再兴教化,此圣君之相也!”儒生之中一人热烈道。

  “正是。”“不错。”众人纷纷赞同。

  “听闻,天子如今外着衮服视事,内着孝服守丧,不近女乐,心丧受孝,如此高行堪比虞舜。”这是知道内幕的士人。

  “不错,听说先帝本不喜天子,更喜渤海王。”“对,我也听说过。”“小儿子嘛。”这是被董太后舆论影响,热爱小道消息的普通雒阳居民。

  “天子是厚道人啊。”有人感叹。

  “正是,正是。”众人点头。

  “听说为守孝,这三年,连皇后都不娶了。”又有人道。

  “哇——”这是看热闹的路人。

  作为路人甲,听到堂堂天子,为父守孝,竟连老婆都不娶,顿时露出毫不做作的惊叹表情。

  “天子圣明!”一人高呼。

  “天子圣明——”一些人相和。

  “天子圣明——”更多人被激情影响,欢欣鼓舞。

  “聪睿圣明,无过天子啊——”一个老儒生在人群之中,眼泪花花,仰天长叹。

  太学门内,高阙巍峨,峨冠博带的儒者们摇着折扇,坐于阁中,俯望门前胜景。

  “民心可用,民心所归啊。”说话之人,正是新入太学为博士的老大夫蔡邕。

  虽则何进将之征辟入朝,许以尚书、侍郎之位,但其一听说太学要整理辟雍和兰台之中所存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