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节 一体_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鱼,后来才明白过来说的是鱼辅国,登时嘴角轻轻微笑。

  这位王守一还真是一张嘴就带出了当年的老习惯,这罗织罪名还真是深入到骨髓深处里面了。

  “大虞积弊已深,朕承天继统以来,内忧外患纷扰不断。国家之疾不在腠理,其实已至骨髓,若不施为早晚蔓延膏肓。”李旭的话不仅仅是说给下面这四位“民意代表”,更是说给身边的田弘正听。

  “如此积弊,朕意欲刷新整洗,然而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皇帝叹了一口气道:“身居九重之深宫,理政缥缈之帝京,所思所虑,唯恐行止或悖先圣之道,或害吾民之业。所以布衣蔬食以取谨小慎微之心,如是有一年矣,孔圣有言,礼失求诸野,所以向诸位询问朝廷行政之得失,以备考校。”

  皇帝的话半文半白,说得周围的人云山雾罩,不过下面的人倒是听得明白,皇帝一席话里并没有提到忠义军如何如何,似乎他们同忠义军之间的官司似乎已经被皇帝轻轻放下了。

  不过王守一同宇文鸣对视一眼,两人算是留了一个心眼。

  他们都知道官面上并没有什么轻轻放下一说,皇帝这只是没有下定论,只要此事一日没有定论,就意味着随时有可能再次被朝廷举起来作为吓人的大棒。

  “包不退。”

  “草民在。”

  “你的名声,即便是在帝京之内,朕也是有所耳闻。”

  “草民惶恐。”

  包不退是白沙门的门主,其武功突破了先天境界,大概也能跻身江湖一流高手之列。

  不过他最大的标志还是富有。

  李旭话锋一转,没有再在所谓忠义军冲突上再做停留,直接转向了四人之中以贩盐为业的包不退。

  “你经营有道这有什么惶恐的。”李旭嘴角挂着微笑:“河东富盐,你也以贩盐致富,朕便想问问你,朝廷的盐税一年比一年低,你帮朕参详参详,这是怎么一回事。”

  在现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甜味和糖是贵族们专享的奢侈品,而盐则是百姓们每日生活的必须。

  自汉武帝推行盐铁专营之后,盐就成了历代朝廷专利的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财富。

  如今大虞的财政收入之中,通过盐铁转运系统所获得的收入就占到了所有收入的一半,实在是朝廷的命根子。

  大虞现在的盐业制度由韩岗一手设计,根据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到了富有盐池资源的河东一代,其实算是一种标准的官方垄断。

  整个山西地区以解池为代表,有着丰富的盐池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盐。大虞在这里执行一种标准的官营制度,所有的盐池都由朝廷管理,雇佣当地的民户生产食盐。

  而朝廷所收获的盐除了分拨给各个部门之外,大多数的又卖给了盐商,然后同时还会征收盐商的贸易税。

  这样食盐的利润就被朝廷控制的上游和盐商控制的下游进行了分配。

  朝廷有对食盐生产的垄断,可以随意制定食盐价格获取暴利。

  而下游的流通环节由商人负责,通过市场将之流通到各地,大大减少了朝廷的运营成本。

  同时根据韩岗在当初进行盐铁改革时的设计还充分考虑到了市场调节手段天然的缺陷,在匮乏食盐的地区还设置了盐仓,根据盐价高低酌情出售,保障了百姓的供盐,不至于被奸商盘剥。

  然而这套制度虽然在设计上堪称是完美无缺,然而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就是居于垄断地位的朝廷,实在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只手。

  伴随着各方变乱的增多,朝廷的开支也不断增高,并最终在神皇帝时达到了极点。

  于是乎朝廷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提升盐价,现在一斗的盐价差不多有三百文,而距离当年韩岗初创制度时却是涨了整整三倍。

  而韩岗创立制度时正好赶上了乱世,可谓钱贱粮贵。现在朝廷承平,粮价早已走低,然而盐价却是居高不下,民众自然苦不堪言。

  同时高盐价也造成了私盐大肆扩张,反而损害了朝廷的盐业收入。

  这位白沙门的门主,是河东地面的大盐商,自然地也是一位私盐贩子。

  皇帝的一席话,自然让他眉头紧皱,脸上神色复杂。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