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章 国有召,召必去!_穿越明朝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小高炉风扇声不断。

  没日没夜的干。

  全部自觉九九六。

  似乎整个大明的统治区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

  连江南腹地也开始有朱由检派去的官员开始积极宣传动员起来。

  “诸位,本官是礼部左侍郎李明睿,陛下特派本官来此南京国子监宣谕动员诏书的,这是报纸,记载了这数月来建奴入关后是如何圈占我大明疆土,奴我汉家百姓的,无论是谁皆可令其自看,现在我宣读陛下战争动员诏书,无论是谁,但凡不欲做胡人奴的我汉家儿郎当弃笔从戎!以捍卫我汉家河山,陛下有言,此战非为朕朱家而战,此战是为煌煌华夏而战!”

  李明睿说着就开始宣读诏书起来。

  宣读完诏书后,李明睿有拿出捐款箱出来:“这是捐款箱,为这场护卫我华夏的捐款,若有愿让我大明皇帝陛下打赢建奴、护住江南者,但请捐银助军!”

  这时候,一名士子走了出来,朝李明睿一拱手:“学生郑森!愿从军卫国!”

  说着,这名叫郑森的士子就对自己的仆人说道:“把银子全部拿出来,放进捐款箱里!”

  “学生顾炎武,亦愿从军卫国!”

  此时,又有一名士子走了过来,将身上的钱袋取了下来,并全部放入了捐款箱里。

  一时间,颇多士民前来捐款资军。

  虽然大多为普通士子与平民,大官绅和权贵比较少见,但李明睿见此抱拳相谢:“看来我汉家儿郎尚有血性!我大明江山必不亡于区区鞑虏之手!”

  犹如李明睿所言,虽然历史上投清的汉奸不少,但也的确不是没有血性的汉家儿郎。

  不仅仅是捐款,因朱由检的一纸招兵诏书,虽然打动不了大官绅与权贵,但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仁人志士来淮安投军。

  宁波。

  “孩儿拜别父亲,国有召,儿必去,往父亲大人谅解!”

  历史上矢志不渝抗清达数十年的张煌言跪在自己父亲重重磕了个头,然后转身而去。

  江阴。

  “汉室有难,吾等怎能偷生,诸位朋友勿劝,阎某自认有些知兵之能,岂能不去淮安?再见!”

  历史上死守江阴的阎应元也朝众人拱了拱手,然后登舟而去。

  松江。

  “国家养士百年,皆在今日,吾等当效王命,为国而死!”

  历史上抗清数年的陈一龙也招募起义师,带家产数万往淮安而来。

  一时,运河上皆是北上之人。

  ……

  “甚好,天下还是有不少忠义之士的。”

  朱由检站在淮安城楼上看着连绵数十里的舟船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然后问着周遇吉:“现在我近卫军已经练兵多少?”

  “回陛下,已练兵有三万余,其中装备燧发枪的战兵有一万,装备鸟铳的战兵有两万,骑兵三千。”

  周遇吉回道。

  接着,朱由检又问着张凤翔:“目前新招兵源有多少?”

  “回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