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七章 吴国公子中原游1_春秋小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七章吴国公子中原游

  稍停,季札又说:“我听说孙林父获罪于君,恐惧担心还来不及,怎么还有心做乐呐?此时此刻我住在这里,犹如燕子将巢穴建于帷幕之下(随时会因为帷幕的移动而坠落),停留不得啊?”

  说罢,季札赶紧召集从人,随即离开戚邑而不住宿……

  事后,孙林父听到了季札的这段议论,终生再也不听琴瑟。这就是“燕巢帷幕,危在旦夕”的来历。

  其实,从音乐声中听出危亡的预兆,过于玄幻了。实际情况是:当时卫献公还被晋国拘捕,孙林父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而整个卫国群龙无首,而赵武在卫国进行大肆杀戮后,卫国上下存在着一种怨恨心理。季札是个讲究礼节与规矩的人,处身在戚地这个尴尬的领土上,他回程当中又要经过卫国,所以他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尊重君权神圣,认可戚地地位尴尬,拒绝去拜访当地的领主……

  戚地很大,他距离帝丘八十里,但戚地以西的所有领土,名义上都归于戚地,所以季札虽然没在黄河南岸留宿,实际上他留宿于黄河北岸,第二天他住宿的地方依旧属于戚地,第三天也是……

  季札无愧于吴国的形象大使,他一路走来,留下一路的赞议。而他在戚地最终的表态,使得他的声誉上升到巅峰,各国君主都对他尊重君权,不认可孙林父的叛逆行为而心有戚戚焉,所以季札返回吴国的路途可谓一路绿灯,包括吴国的敌对国楚国,也特别放行了这位使者。

  季札进入晋国的时候,韩起抵达了周王室。现在的周王朝已经沦丧得可以,连鲁国这样的中小国家都很少派人前来请安。突然间晋国突然来人,周灵王不禁有点忐忑,派人询问韩起的来意,韩起的回答彬彬有礼:“晋国的士(列国的卿于周为士)韩起,前来向周王的宰旅(下级官员)进献贡品,没有其他事。”

  周灵王感动得无以复加,对人说:“哎呀,韩氏将来必定在晋国昌盛起来,他的辞令保持着原先的传统。”

  此时,程郑也抵达了秦国,中行吴抵达了齐国,晋国的外交也全面开发——这个时代不愧是名臣璀璨的时代,列国的名臣没有qq、没有电话相互沟通,他们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者进行外交活动,一时之间,中原大地上全是使臣来往的车辆。

  这一年也是难得的和平年份,春四月,外交使臣来回沟通,由晋平公主盟,宋平公、鲁襄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齐景公、许悼公(公子黄),等十三国国君在重丘(齐地,一说在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南,一说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北)结盟,这次盟会标志着赵武时代正式来临,也标志着春秋末最璀璨的政治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