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五章 发光的朱标_大明太孙朱雄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贪官污吏,反贼叛臣不同,张贞、陈蠡等人在湖广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催交积欠的赋税,且没有一文钱,是揣在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于是,以郁新为首有司官员及朝臣认为,对张贞等人不适用于死刑,夺职罢官即可。

  当然,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当,催赋是地方官员的本职,如果因为尺寸过度,便大开杀戒。

  那以后,地方官员还怎么征粮纳赋?靠商量吗?那地方官府的尊严何在?催赋要被杀头,收不上来又要被罢官、流放,这朝廷的差事,以后还怎么干!

  当然,今儿坐殿的要是皇帝,他们是万万不敢提的。可太子一直倡导臣工进言么?那行,咱们就好好进谏一番,强调一下什么叫维民所止,有些事,是不能让步的。

  而以左佥都御史-冯坚为首的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是在过分强调官府的权威,而忽略了朝廷滋养生民、鼓励农桑的国策。是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让步。

  总而言之,奉天殿内吵翻了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而太子朱标,则是一脸澹然之色,有争有讲才是好的,如果朝臣都是应声虫,君王说什么就是什么,那朝廷养他们干什么呢?

  况且,此事的实质,是法律与人情的理念之争,不是党争,处于良性的范围,朱标对此乐见其成。

  “胡扯,征粮纳赋,那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你以为这钱粮,都是靠自觉交上来的。”

  “我看你才胡扯,那条律法说,为了征赋,可以把百姓搞得家破人亡的。”

  “闹灾的地方是个例,大多数地方还是好的吧,不催缴,粮草饷银去哪儿弄,让文武百官和百万大军喝西北风吗?”

  当了半天吃瓜群众的朱雄英听明白了,这是依法治国、依律治国;与仁义、宽厚的儒家治国理念之间的碰撞。

  大明开国以来,皇帝以刚勐临政,天下事皆以勐为断,人臣莫敢违逆。而太子朱标,历来提倡以仁孝治理天下,滋养生民,休养生息,为政以宽。

  父子两代是两个极端,走的也是不同的路线。冯坚等臣的谏言,恰恰是附和了太子的治国理念。而郁新等臣则以为,洪武一朝,还是以陛下之意为主,所以他们自然据理力争。

  朱标这刚抬手,阶下立即有宦官肃声道了一句:静,制止了臣工们的争论。

  单手掐腰,另一只手磨着扳指,朱标耐心道:“孤以为郁侍郎所言、冯御史所议,皆有道理。”

  “可很多事,本不在于能不能,而却是敢不敢。过激催缴也行,恶意拖欠也罢,就像诸位争论的那样!”

  事要真那么简单,就好了,谁欠的就要谁补就是了。可现实的情况是,百姓们要是有粮,谁敢拖着官府的帐不给呢?

  不说代价是不是他们能承受起的,就说地方税官的

  请收藏:https://m.jehnda.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